陈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工作中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践行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追求”。
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里谈到的“志” ,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发展定位、发展规划,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主动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多么重要。无德无以为师。教师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执着于教书育人,对所从事职业满怀一腔忠诚和热爱。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
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学高为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上高人一筹。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有长流水。甚至有时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丰富的教学手段、全面的教育心理储备以及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娴熟地驾驭课堂,更好地教育孩子。
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奋笃行始终都是人们推崇的一种人格品质,意味着不断地追求卓越,不轻言放弃。求是创新是学生成才的内在推动力,勤奋笃行则可使学生具备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广大教师应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学习、敏于求知、坚持思考,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挑战,不断探索自己的真我和未来。
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教育是塑造人心灵和灵魂的伟大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厚重的职业底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是塑造学生心灵的一剂良药。一个有爱的教师必然会得到广大学生的敬重。为此,应注重人文关怀,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用宽广的胸怀去尊重、包容、欣赏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把传授知识和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以理服人,以教育人,以情感人,循循善诱地开展教学工作,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体现“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远大胸襟。教师肩负着文化教育的职责,也就成为文化的弘道者。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思想敏锐,力求素质全面,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准备一桶水”。同时,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在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上下功夫,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打牢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