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区对口帮扶龙山县靛房镇,百余亩羊肚菌鼓了贫困户荷包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游)今天中午,8月的湘西龙山县靛房镇烈日炎炎,芙蓉区驻靛房镇扶贫队队长刘化祥顾不上休息,趁着中午休息的空档,他赶着去家住万龙村的贫困户老彭家报喜。老彭家的羊肚菌大丰收,扶贫队几经联系,给1500公斤羊肚菌联系好了销路。2017年,芙蓉区将羊肚菌种植技术引入万龙村,通过“大户+基地+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羊肚菌,重点吸收建档立卡户加入。如今,该产业已初见成效,8000公斤羊肚菌质优价好,产销两旺。

羊肚菌“造血”,闯出脱贫路

芙蓉区驻靛房镇扶贫队的几位队员和彭英龙(左一)一起查看羊肚菌生长情况。 均为受访者供图

       “老彭”名叫彭英龙,是万龙村的一户贫困户。他的老伴痛风多年,干不了重活。早些年,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在外打工勉强维系。没成想,2014年,老彭打工时因脑血栓突然晕倒。病愈之后,身体不佳的他只得选择回村种地。儿子女儿还在上学,自己和妻子还得治病,连续三年年收入不到1万元,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7年9月,芙蓉区将羊肚菌种植技术引入万龙村。第一年,其他村民还在观望,彭英龙就咬牙投入14000元种植了7亩羊肚菌,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羊肚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一般是18℃至22℃。11月下了种,老彭天天去地里转好几次,可是两个月过去,大家的菌子都长得稀稀拉拉。羊肚菌长势不佳,一半村民打了退堂鼓。可老彭不信邪,非要钻研个究竟,他将扶贫队发放的资料仔细研究,还和两位村民一起去河南实地考察。

       问题出在哪?扶贫队员们和村民一样着急。为了帮村民克服技术难关,扶贫队从湖南农业大学搬来教授当“救兵”,给大家讲解羊肚菌种植技术,又实地查看生长环境,化验土质。一来二去,大家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土壤酸碱度不对,且田里有农药残留,羊肚菌难以生长。

       转眼到了第二年,老彭不顾家人的反对,贷款5万元再次尝试,还一鼓作气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亩。这次大家另辟蹊径,将羊肚菌种在山坡上,亩产从前一年的几十公斤增至100多公斤。先行者的成功给了后来人信心。羊肚菌种植在万龙村遍地开花,种植面积超100亩,产量实现了翻番。

线上线下推广,手把手帮销

2017年,芙蓉区将羊肚菌种植技术引入万龙村,重点吸收建档立卡户加入。

       产量上去了,销量咋解决?面对丰收的羊肚菌,老彭和村民们很快体会到了“成长的烦恼”。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营养丰富,售价也比一般菌类要高不少,鲜菌售价约100元每公斤,干菌售价高达1300元每公斤。当地村民少有人买,往外销售苦无途径,面对着丰收的羊肚菌,贫困户们发了愁。

       怎么办?扶贫队员们自发当起了推销员,一方面和食品加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一方面为羊肚菌设计了包装盒,然后隔三差五地就在朋友圈发图“吆喝”卖菌子。芙蓉区、靛房镇的微信公众号也成了羊肚菌的宣传阵地,芙蓉区还在机关食堂开辟了销售专区。队员们同时也是送货员,每个月回长沙,大家的后备箱里都装满了羊肚菌,挨家挨户义务为村民送货。为了拓宽销路,队员们还教村民“触网”开微店。目前,万龙村羊肚菌整体销量已过2/3。

       老彭给记者算了笔账,他的20亩收了近1500公斤新鲜羊肚菌,现已卖出大半,收入超12万元,成功摘帽脱贫。如今,老彭俨然成了村里的产业领头人。今年在他的带领下,万龙村的6个贫困户计划将羊肚菌种植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种植面积将超过200亩。

       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载体和抓手开展精准扶贫,既能提高扶贫效率,更可巩固扶贫成果。目前,芙蓉区在靛房镇对口帮扶项目已达16个,总投资4450万元。通过“大户+基地+贫困户”模式,双方广泛调研、多次论证、因地制宜确定了发展羊肚菌、迷迭香、油茶、蓝莓等种植产业及中蜂养殖作为特色帮扶项目。此外,芙蓉区还投资1200万元帮扶靛房镇建设土家文化博物馆、土家文化广场(暂命名三河文化广场)、三河广场风雨桥,打造展示土家织锦、土家打溜子等民俗和技艺宣传展示平台,预计今年10月可建成使用。

【作者:周游】 【编辑:肖彪】
关键词:产业扶贫 对口帮扶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