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上致富树 摘下穷帽子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彭春明 杨雯

     “开园咯!甜蜜蜜的黄桃、黄梨、蜜李,欢迎大家采摘品尝!”大田方村农家婶子尹水平大声招呼着客人,三步做两步地走进果园小径,准备按订单采摘水果,记者费力才跟上她的步伐,真不敢相信她已年近花甲。

       7月28日,宁乡西部流沙河镇大田方村一改平日的宁静,产业扶贫微消费活动在后盾单位的支持下热闹开场,而现场举行的扶贫集市货真价实,更是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当天销售各类水果1万多公斤,收入20多万元,丰收的喜悦让这个成功脱贫的小山村充盈着欢声笑语。

水果基地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65岁的尹玉连(左)和60岁的尹水平正在开心地采摘黄桃。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邬艳 摄影报道

坚守六年,换来满山果飘香

       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采摘购买水果的人潮涌动,上山采果的村民笑颜流淌,却有一个人激动得眼眶泪光闪动。

       2015年10月,谢金龙作为宁乡市最早的一批驻村帮扶第一书记,怀着一名老党员的初心,换下宁乡市工信投总经理的西装革履,扎根这个宁乡西部小山村,和村民群众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干就跨过了6个年头。

       刚到大田方村,他就马不停蹄进行入户调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6户910人,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1000多元,同时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级集体收入没有来源,这让他心急如焚。

       怎么办?谢金龙心里只有三个字——加油干!

      “对于这样的省级贫困村,必须要党建引领提振士气,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在后盾单位宁乡市工信局大力支持下,谢金龙四处奔走找项目、讨资金,争取“四跟四走”“滴灌式”扶贫落实到户。受扶贫工作队的鼓励,70岁的高塘组村民胡福良全家发展养殖,肉牛、花猪、蜜蜂都成为脱贫好帮手,目前一家6口的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

       与此同时,在流沙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谢金龙团结支村两委凝心聚力,突出党员带头示范、带头致富的作用,通过召开屋场会统一村民的思想,让大伙在脱贫攻坚战中拧成一股绳。

       2017年4月,在一片黄土荒山上,乡亲们披荆斩棘开垦出500亩梯级果园,成立了宁乡高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首批种下300亩水果,包括锦绣黄桃、法国黄梨、黄金蜜李。为了填补果树苗生长期的收入空当,还在果树之间套种花生、黄豆等一年生经济作物。

六年坚守终有收获,端着满满一盘鲜果,宁乡流沙河镇大田方村第一书记谢金龙感慨万千。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摄

挥汗耕耘,村民收入步步高

       挥汗耕耘终有收获。2019年,大田方人初尝收获的甜蜜,首批小水果采摘近1万公斤,为村民带来10多万元收入。今年风调雨顺,果树茁壮生长,小水果产量预计近4万公斤,按照时下市场售价,将为村民增收70万元以上,而花生、黄豆也能卖出近6万元。

       更让村民欣喜的是,第二批种植的200亩黄金贡柚、夏黑葡萄、乌梅也长势良好。再过几年,500亩果园进入丰产期,总产量将朝着100吨进军,届时收入也会更上一层楼。

      “干活就在家门口,一天能挣到80元,我心里很满足。”65岁贫困户尹玉连正在给黄桃套袋装箱,她告诉记者,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身体都不好,还有年近九旬的母亲需要照顾,如今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她感觉生活的重担有了支撑点。据高华农业公司负责人刘明飞介绍,目前水果基地吸收40多名贫困群众做事,今年发放工资将超过50万元。

       “92岁的胡月娥娭毑,我们将实行兜底保障,这也是全村今年最后一名脱贫群众。”谢金龙坦言,通过多措并举尤其是产业、就业“两业”扶贫,去年全村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超过5000元,今年将达到6000元以上,整体实现高质量脱贫。

      “现在咱们村又增加两个帮扶单位,让我们脱贫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得知长沙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委会也成为了大田方村的后盾单位,70岁的铁牛湾组村民王莲香亮开嗓子开心地说,乡亲们一定更加努力,不仅要将“穷帽子”甩得远远的,还要在奔小康的路上跑得快快的。

宁乡流沙河镇大田方村的扶贫集市货真价实,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邬艳 摄影报道

记者手记

    从长沙市区到流沙河镇大田方村有100多公里,记者驱车来回近4个小时,虽然感觉有些累,但却不虚此行,因为实实在在看到了村民们从收入到精气神的提升,见证了一个昔日的省级贫困村的蝶变和喜悦。

    早在2017年8月,记者第一次到村走访,了解到当地山多地少,人均只有7分田,收入全靠种田、养猪和外出打工,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更让人心焦的是,当年7月的一场大洪灾,令宁乡西部满目疮痍,这个贫困山村能否如期“摘帽”?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这句话成为各级政府、扶贫工作队的行动指引,通过各方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大田方村成为全国数以十万计贫困村的脱贫典型之一。

    去年7月,记者欣闻村里水果基地结出首批黄桃,有幸前来和村民们分享收获的甜蜜。而今年,该村小水果产量比去年翻两番,笑声在田野和山间飞扬,记者也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甜。

【作者:张禹】 【编辑:王金文】
关键词:产业扶贫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