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村里有了好井水(有声)

   (节选)

  ......

  村里就三口常用井,依山分成三个院落,每个院落一口井。也许村里的格局就是这三口井分的。一口井在小河边,每到夏季发大水,资水沿着支流倒灌进来,小井就可能被淹。村人常说这井里的水就是河水。另一口井是村里大院落的取水点,用水的人最多,自小山下流出,应该是最好的甘泉。可是有人信誓旦旦地说,这口井连通山后的水田。因为每当下阳春雨犁田时,井水必定是浑的。第三口井的井水算是最甘冽的了,记得那些种双季稻的年月,在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农忙收工回家吃中饭时,我们必到井边用双手捧起一捧水美美地尝尝。那甜、那凉,沿着喉咙一路沁到心里,浑身舒坦,一身的暑气与疲累立消。在喝够后,再用一个早上带茶喝的烧壶轻轻荡开水草,在最清澈处舀起满满一壶水,喜滋滋提回家。趁着井水还沁凉,赶紧撒一些糖精进去,这样,最爽口的冰凉水就做好了。后来听说糖精不是真正的糖,吃多了会中毒,甚至致癌。但是糖精在儿时的记忆中分明是最甜的。尽管井水清冽,但村人还是有意见,因为这口井就在参差的院落中,屋前屋后的各种污水难免会渗进去。

  之前再怎么不满意这井水,到终究大家连喝都没得喝了的时光,却让人有些焦急。在那些忙着解决温饱问题的岁月里,村人把每一丘田看得比命还重,为了多些收成,化肥、农药尽往多里撒。长年累月下来,温饱是解决了,但井里的异味却告诉人们,井水被化肥、农药污染破坏了。迫于无奈,村民纷纷在小河边钻井,再用水泵抽水,但这样的井水不经过滤、不行漂白,跟河水并无二致,水质问题仍然没能得到彻底改善。这些井水捧手心一尝,不仅不甘甜,还有一股浓浓的腥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脱贫攻坚奔小康,喝一口好水是村民最期盼的事。正本清源,相关部门因我们村饮水的问题,特意请来治理井水的专家,他们进村后成了村民眼里的“神医”,经过专家对饮用井水好几年漫长的调理,大家体会到了什么叫“病去如抽丝”。这几年来,村民眼见早几年连牛羊都不饮用了的井水日渐清冽,有时清晨井口升腾的水汽伴着丝丝缕缕的雾霭,大家感觉水井似在告诉大家“我病好啦!”。

  为了留住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村里决定用青石条把这些水质已经变好的水井好好修修,注重科学和古朴,这三口水井砌有专门的井池供抽水泵抽水并用水管将优质井水送往家家户户,井水变成了自来水。村里还特意隔离出供村民汲水用的方井。在井的周围栽满了垂柳,至于为何栽这种树。听说是村完小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经常念叨:“凡汲水处,皆有柳词。”村民不知道宋代的柳永,他们误会为水井旁要栽柳树才更加诗意,更加能够“吃水不忘挖井人”。

【作者:康杨眉】 【编辑:罗亚坤】
关键词:夜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