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了一个刚毅鲜活的陈树湘

  ■旷蝶

  思潮腾涌,泪水盈盈。

  《绝对忠诚》(9月20日《长沙晚报》14版)史诗般地展现了陈树湘赤胆忠心、断肠明志的壮举,以及红34师为了红色山河而谱写的壮烈篇章。作品有激情、有气势、有温情、有深度,让人读到了一个刚毅鲜活的陈树湘,一个用死亡捍卫自己信仰和忠诚的陈树湘。

  尽管此前我看过很多关于陈树湘的报道,对他英雄事迹也有一些了解,但《绝对忠诚》是最生动最感人的一篇。同时,我也读过不少报告文学,遗憾的是,大都只有报告而没有文学,那种似见闻录似的文章,显然已经偏离了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相结合的报告文学本质,读来疲软乏力,难有美感。然而,《绝对忠诚》打破了这些定势。正因为作者通过采访充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故而,写作起来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将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有故事,有情节,有思考,有张力,如深山流水,跌宕起伏。

  “趁敌不备,陈树湘毅然用手从伤口处抠出了滑溜溜的肠子……担架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他顺势将血色模糊的肠子塞进了嘴里,死死地咬住。上下两排牙齿间已没有了间距,陈树湘拼尽最后一口力气,双手抓住肠子向下狠劲一扯。鲜红的血似焊花迸溅开去,柔肠绷断了,血淋淋地拖了一地。”披肝沥胆,断肠明志,除了陈树湘唯有陈树湘!无疑,这部分是全文的重中之重,作者沉稳平实、丝丝入扣的描写犹如身临其境,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让人畏读又不得不读,让人泪洒又不得不震撼。

  “这里,曾经是陈树湘最熟悉的地方,那不闭的双目,依然炯炯有神!他看见了,看见了卧床不起的母亲,‘自古忠孝不两全,娘啊,儿子对不起您!’他望见了,望见了家乡福临铺的影珠山,枫树湾正一派红叶烂漫……”文中类似这样的文字有多处,情感真挚,催人泪下。读了这样的文字,陈树湘那绝对信仰、绝对忠诚的魁伟形象,立马就从烽火岁月逝去的硝烟里走了出来,瞬刻变得立体丰满,生动鲜活。

  《绝对忠诚》在注重史实的基础上,增添了合理想象,兼文兼史。“山岗云雾缭绕,寒风凛冽,茅草上冰冷的露珠溅落到急速行军的红军战士们单薄的衣服上……”“这是一个极美的夜晚,繁星缀满深蓝色的天空。”“愁云惨淡,山河呜咽,但空气中弥漫的没有忧伤,唯有悲壮。”环境的描写,气氛的营造,强烈的画面引人入胜,读来虽令人悲怆、沉郁,但又很好地烘托了作品的主旨。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形象。《绝对忠诚》显然已完成了使命,将陈树湘这个民族英烈形象鲜活地树立在潇湘大地、中华大地!同时,每章前的“金句”,虽然不长,却提纲挈领,耳目一新。冲天的豪气和哲理,如奔腾的江河,充实着思想的大海!似大地一般坚实,星辰一般永恒,却又繁花一般灿烂!

  当然,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光有真实性和文学性远远不够。还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什么让陈树湘宁可断肠而死,也绝不做俘虏?是什么让红34师众将士在敌人10倍于我的情形下还要苦苦坚守,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铸就“绝命后卫师”的威名?《绝对忠诚》巧妙地告诉了读者,那就是信仰的力量!而信仰是什么?我想,只要读完《绝对忠诚》就不难找到答案。

【作者:旷蝶】 【编辑:黄能】
关键词:陈树湘 报告文学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