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康生活征文 | 回家做月饼

  ■康杨眉

  在家自己做月饼,长这么大从未想过,也从未往这方面想过。因为月饼在心里头从来都是高大上的。上次回家带了个同事给的月饼,儿子吃过后意犹未尽地嚷着还要吃。我说,这是一个阿姨自己做的,现在没了,要吃的话只能去买了。没想到儿子却说,爸爸你做给我吃嘛!等到中秋节了,你还可以给爷爷奶奶做。

  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同事可以在家做,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呢?念头一起,就像蚂蚁在心上爬。赶紧上网查攻略,输入“自制月饼”,鼠标一点,各种文字说明、视频教程一溜展开多的是。原来只有想不到的人,没有做不到的事。连连感叹,生活富裕了,现在勤快人真多。

  原以为制作工具和程序非常专业而复杂,仔细研究下,家常用的炊具和平常煮饭做菜的厨艺足矣。唯一细琐的就是食材的择取了。做什么月饼好呢?莲蓉的、豆沙的、双黄的……各种各样的月饼图片看得人眼花缭乱,但也赏心悦目,看着看着,都能闻出一股甜香。

  妻子喜欢莲蓉,女儿要双黄,儿子好像没定数。老父母呢?那当然是五仁了。至于自己,就偏好五仁,而这偏好就缘于母亲那双巧手了。

  小时候,计划经济时代,没什么零食买,也买不起什么零食。每到中秋节能买两个月饼回来,用菜刀分作许多份,一家人高高兴兴坐下来慢慢品尝,这已经是莫大的幸事了。每次祖父买回来的月饼都是五仁的,因此在儿时的认识中,月饼就应该是这样的,也只能是这样的。从没想过月饼有这么多花样,有这么多种馅料。后来才知道,不是供销社里只有五仁月饼卖,而是五仁月饼最便宜。

  记忆中那种糠糠糙糙的月饼里,有碎成几瓣的花生米、葵花仁等。如果被分到的那小块月饼里夹了一小块冰糖,定会蹦起老高,根本舍不得吃。放手心里紧紧攥着,然后嘚瑟地看着兄弟几个没能分到而忿忿时,把月饼掏出来用舌头舔舔,直到他们都吃完了,才恋恋不舍地放嘴里慢慢含化,直到化净。

  其实这月饼里还有一个惊喜,那就是橘皮。小时候还疑惑,怎么月饼里什么都放,连橘子皮也有。但别小看这一丝条的橘皮,能给月饼增味不少,至少我就特别喜欢。长大后才知道,放里面的是橘皮糖。

  在知道我喜欢橘皮糖后,母亲准会在腊月准备的米糕中加一点点。每到腊月,母亲都会准备很多零食。花生、葵花籽、红薯干,还有米糕。“家里嘴巴多,不多准备点,看着自家小孩眼馋别人家的,心疼!”这是母亲在把好一道道工序熬制红薯糖打米糕时常唠叨的一句话。

  零食储存不易。不像现在,为了防潮和防虫,母亲会在坛子底部放一些石灰,是刚刚烧制没淋过水化开的石灰,还是石头块状的。在石灰上面隔一层纸,再把零食放上面。为了起到防潮效果,在盖盖子时,还要蒙上一些从旧衣服拆下来的破布。这样放置的零食可以收上大半年。

  当然,小时候的零食从没有放上过大半年的。每次读书,或者放牛、干农活回家,我们兄弟几个都会去坛子里找东西吃,没多久就会被翻光。在完全没零食吃的时候,依然会去翻看,直到把隔着放零食的那层纸全掏出来了才罢休。当然,肯定不会放过粘在纸张上的小米糕粒子。

  至于是如何知道能放上大半年,是我们离家去上高中了。当时母亲依然按照以往习惯准备零食,但我们只能放月假时才回家,回到家也只匆匆两三天,一没时间去找零食吃,二就是随着年岁增长吃零食的心也淡了,而随着整体社会生活的富裕,零食已经不再稀罕了。这样,母亲封在坛子里的零食过上大半年都吃不完了。

  等我们上大学,再到各个分散在不同城市成家立业后,母亲也不再封存零食了。

  上半年疫情期间在老家“闭关”时,儿子吵着要东西吃,母亲就经常带着他往楼上跑。

  有一次,儿子兴高采烈地对我说:“爸爸,楼上有好多藏宝箱!”

  看着儿子手里抓的,口袋里兜的零食。我知道母亲又做零食了,也知道儿子口中的“藏宝箱”是什么。

  趁着儿子去玩后,我独自上楼。

  暗黑的墙下排放着好几个形状不一的陶坛子,那些坛子是父亲烧制的残次品,父亲的手艺是制陶,烧陶曾经在老家当地红火一时,只是在瓷器和玻璃制品普及后,粗制的陶器无论外观还是价格都没有优势,最终慢慢退出了日常生活。

  真没想到在竞争中被淘汰的陶坛子在自家楼上一摆就是几十年。坛子里满满封存的都是往日的时光与欢笑。我慢慢走近,闭着眼睛去摸盖子,手指颤动感受到各处凹凸是如此的熟悉,似在触摸自己的肌肤。

  当摸到熟悉的零食时,我眼眶湿了。我当然知道久已不做零食的母亲为什么又重操旧业。

  这次,我眼眶又湿了。当儿子说要我做月饼时,我懊悔自己为什么没早想到。

  闭上眼睛,脸上深情而满足的微笑,我将会做出很多品种的、很好吃的月饼,这些月饼将伴着浓浓的爱意伴我们度过桂花香里花好月圆的中秋节。

【作者:康杨眉】 【编辑:黄能】
关键词:我的小康生活征文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