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正青春征文 | 信仰是前行的铠甲

  ■田奇晖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了你盼到了你/千分情万分爱/化作金星绣红旗绣呀绣红旗/平日刀丛不眨眼/今日里心跳分外急/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灯光下的母亲,哼唱时神情时而肃穆,时而坚毅,浑然不觉旁边摆弄针线的我。

  我的母亲原是裁缝,万千颜色中独爱那抹红。我问母亲,唱的是啥歌咧,母亲抱起我,告诉我这首歌叫《绣红旗》,它是歌剧《江姐》的插曲,江姐是她的“偶像”。这是在我的认知里,第一次听到“共产党”这个词,那个时候的我,还不懂得何为“偶像”。

  我问妈妈,“江姐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不怕痛、不怕死?”母亲看着我,认真的回答:“这是一种信仰,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信仰到底会是什么呀?”“信仰是对党的坚定,有了信仰,就不怕苦、不怕累,就会将生死置之度外。”那时候,我还太小,似懂非懂。

  党,成了我懵懂儿时的崇敬。

  1998年的夏天,长江流域突发全流域型特大洪水,其势之猛、流量之大,百年不遇。猛兽般的洪水冲破堤岸,摧毁房屋,卷走牲畜、工厂、良田,顷刻间便吞没地上的一切。这是一场生命与时间赛跑的战役,更是对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的一次严峻考验。“我是党员,让我上!”危难中,我又听到那熟悉的名字——共产党员。高中毕业的我,和党员们一道,艰难地垒起了沙袋墙,守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那时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念头悄悄在我内心生根发芽。

  党,成了我学生时代的渴望。

  2004年,我进入教育局工作。在全市组工系统演讲比赛中,我以《余辉映党徽》为题,获得了第一名。让我赢得比赛的,与其说是演讲技巧,不如说是人物原型。在访谈中,时年78岁的老党员张友文说得最朴素的一句话,成为我未来人生路上永恒的回声。“我退休了,但我没有退党。”项目建设工地,他本着对教育的执着,酷暑天气不拿报酬坚守现场;他不多的退休金,基本都捐给了贫困学子,有些,他甚至没有记住名字;即使罹患重病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始终是一名好党员,平凡而光荣。榜样的力量总是让人震撼,无声的行动总是胜过万语千言。2006年7月,我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那天,我再次捧起了《红岩》,江姐的话穿过时空在我耳畔响起:“竹签子是用竹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在江姐牺牲前的半小时,她选择了不越狱,而是要在牢里绣完五星红旗上的最后一颗星,只因为这颗星星,有她和丈夫的信仰,有革命者的期盼和忠诚。

  党,成了我青年时代的追求。

  2017年,根据组织安排,我到坝塘镇任党委书记,成为了乡村振兴中的一员。回首走过的5年,牢记党员第一身份、牢记为党工作第一责任,这份信念支撑着我,带领我和同志们,坚定地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坝塘的光明大道上。犹记得2017年洪灾灾后重建,“树党旗、戴党徽、亮身份、展形象”,灾后重建到哪里,鲜红的旗帜就飘扬到哪里,党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10万余天次,满目疮痍终不再,美丽家园得重建;犹记得2018年雨雪冰冻,雪下了多久,党员志愿者就有多少个通宵未眠,深夜里、寒风中、大雪下,一件件反光背心闪亮着静谧的乡村,为清早出行的人们,扫出一条条平安大道;犹记得2019年猪瘟,党员同志们或坚守于关卡口,或奔波于消毒中,与时间赛跑,在霜露中跋涉,辛苦从来不会白费,他们不怕脏、不怕累,终于保住了生猪大镇的品牌;犹记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个个基层党组织,成为了坚强的战斗堡垒,春节的夜以继日、坚守一线,终实现了“零感染”;犹记得3年脱贫攻坚,一次次消费扶贫节会的举办、一个个微心愿的实现、一户户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一张张笑脸写满了幸福与满足……而今,乡村振兴大幕已经开启,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党建+春耕生产”“党建+稳定脱贫”“党建+人居环境”“党建+集体经济”“党建+乡风文明”……新五年,再出发,我将永远在路上。

  党,成了我一生的信仰。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挺拔的栋梁;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是信仰,给了江姐他们最坚实的铠甲;是信仰,让我们有了前行的力量。在奋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主阵地,在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全力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建设幸福家园的最基层,一名名党员,如同星星火种,为了一个庄严的承诺,汇成燎原之火;一个个党支部,如同坚固基石,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铸就攻坚克难的铜墙铁壁。

  因为信仰,所以看见。

  因为看见,所以信仰。

  那一年,我入了党,披铠甲同行……

【作者:田奇晖】 【编辑:黄能】
关键词:百年风华正青春征文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