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年兵:回家的路

  老家在湘西北的澧水河畔,一个偏僻的小乡村,距离长沙200多公里。

  小的时候,我常常会随着父母或者姐姐,在河堤上一步一步地走上好几公里,到以牛肉粉著称的津市看看。那时,津市城里就是我们能够到达的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在城里逛逛,买一些生活用品,临近中午,到刘聋子牛肉粉馆吃上一碗米粉,然后往回赶路。记得有一次,我和二姐在回去的路上实在走不动了,便坐在河堤的草坡上歇息,恰好遇到村里一位伯伯骑单车经过。姐姐让我向那位伯伯求情,搭他的单车回去,我却羞于启齿,最后还是和二姐一起慢慢走回了家。过了几年,我家终于也有了一辆单车。从此,去津市也好,去村外的初中上学也好,爸爸都会用单车载着我,比走路要轻松多了。

  初中毕业后,我报考了衡阳的一所卫校。时隔整整三十年,我还清楚地记得爸爸带着我去学校报到的那个晴朗的夏日。早上六点多,我们便到津市乘坐长途汽车。长途汽车沿着国道一路奔波,经常德、过益阳,尤其是经过几个正在“赶场”的小镇时,车子只能如蜗牛般缓慢爬行。直到下午五六点钟,我们才到达长沙,然后急急忙忙赶到火车站,直到晚上八点多,才踏上开往衡阳的火车。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火车。但是,因为车厢内拥挤不堪,坐火车并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

  从卫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宁乡西部一个名叫黄材的偏僻小镇。毕业那一天,我从衡阳坐火车到长沙,再转车到宁乡县城。我原本以为,从县城到黄材,顶多就是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没想到,中巴车一路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黄材。下车后看到黄材镇仅有的一条不到两公里长的马路,内心感到一片荒凉。

  我在黄材一呆就是十多年。平时还好,但每到春节需要回家探望父母的时候,便伤透脑筋。我和妻子天不亮就要起来,背上大包小包,抱着年幼的孩子,冒着冬日的严寒,去赶从黄材开往县城的头班客车……一路风尘到达津市后,再从津市到乡下老家,到老家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那种拖厢上罩着一个自制的雨棚、里面放上两条木条凳的三轮车了。三轮车在河堤上摇摇晃晃地前行,我和妻子坐在车里面,抱着年幼的孩子,生怕车子翻掉。尤其是雨天,河堤上泥泞湿滑,更加提心吊胆。到孩子外婆家湘阴,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湘阴距离长沙只有四十多公里,同样要转好几次车,同样要乘坐摇摇晃晃的三轮车才能到达。

  后来,我们一家迁入了长沙城,就住在长常高速入口附近。出门两公里,即可到长沙汽车西站乘车,约莫三四个小时,即可回到老家了。再后来,我自己买了台小车,恰逢二广高速也通车了。我自己开车从长沙的家里出发,经长常高速转二广高速,不到三个小时,便可回到老家。今年春节,我和老婆孩子起了个早床,一路顺畅地回到老家,和在老家等候的爸妈一起吃完早餐,然后一起兴致勃勃地去参观开园不久的澧县城头山遗址公园。我感觉自己回家的速度,就像一头原本在泥地里负重慢行的老牛,突然变成了一匹矫健奔腾的骏马!

  而回湘阴的路,除了比以前更宽阔、更平整之外,沿途更是一路的风景:曾经衰败、落寞的望城书堂山、铜官窑,已经焕然一新。更让人期待的是,一座重现大唐热闹景象的铜官古城,即将在湘江河畔美丽绽放。

  前不久,我又去了一趟黄材。自从十多年前离开那里后,我再也没有回去过。这次去那里,既为怀旧,也为参观游览。这次故地重游我才得知,曾经被我轻视并最终离弃的黄材,竟然是全国为数不多、南方极为罕见、湖南唯一的西周时期一个方国的都城遗址。就在我曾经居住了十多年的地方的附近,现在已经建起了炭河里遗址公园和青铜博物馆。每天,去那里参观游玩的人络绎不绝。而那条通往黄材的、曾经让我越走越悲凉的崎岖公路,今天已经变成了一条宽阔平坦的旅游公路,并有高速公路与之相连。黄材,我的第二故乡,已经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童话剧。

  和许许多多的长沙市民一样,两年前,我换了一套面积更大一些的房子。刚刚搬进新家不久,就听到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我的新家西面不远处的地方,新落成的长株潭城际铁路终点站——长沙西站,已经开门纳客。按照规划,这条城际铁路,还将延续到我的家乡常德。而通往我老家的长益复线,也在离我的新家北边不到两公里的地方开建了。再过几年,我回家的路更多、回家的速度更快了!

【作者:刘年兵】 【编辑:黄能】
关键词:回家 路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