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镝:书卷多情似故人

  暖暖的烤炉,安静的台灯,《菊与刀》封面的那个女人,和服艳丽,脸庞丰腴,樱桃嘴,柳叶眉,眼神清澈,从花布帘后探出身来,向外张望。

  她在看什么呢?是我的书橱么?难道她在思考,会把她安顿何处?

  书橱满满的,已经没了多余的空隙。这是今天刚到的新书。三十二开本,精装,典藏版,四色插图。拿在手里,精美,温和,灵动,美好。嗅着书香,心头熨帖,踏实,好若什么东西轻轻压下来,增添了重量,此事便有了着落,不用惊慌。

  难忘蹉跎时光。

  从小学到初中,很少有课外书,而那时,闪现过不少读书的渴望。没有书,也没有人指导开展课外阅读,但对有故事情节的书本、篇章、段落,好奇心十足。新学期伊始,刚发下来的《语文》《思想品德》《普法教育》的教材,有讲述故事的,有举正反面事例的,都看得兴致勃勃,往往不到一周,便将书看完。之后,无书可看,精神搁浅,四顾茫然。甚至走亲戚时,无意在厕所里发现几张撕得无头无尾的书籍杂志,也会如获至宝,看上半天。

  那时,由老师组织,上了堂阅读课,被领进学校阅览室,自由地选书看书。很幸运地,我拿到了《阿辛》。一翻开,就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并很快被其中的文字、情节和主人翁经历的苦难深深打动。正看到阿辛的奶奶阿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想要跳河自杀的时候,千钧一发,命悬一线,下课铃响了……后来怎么样了呢?阿辛那么苦,她的家庭那么困难,她奶奶如果死了,多么可怜啊,如果没死成,该怎么面对未来的生活?同时又思忖,难怪要叫阿辛,真是辛酸、辛苦、辛劳的孩子。多希望能及时接着往下读,收回我随书飘飞的魂魄。从此,痴痴盼着,下次阅读课快快来临。一周又一周地,等待阅读课,等待老师宣布,“这节课你们去图书室借书看吧。”

  可是,这是我唯一的真正的阅读课。第一堂,也是最后一堂。

  胆小的我,甚至没有想到,可以单独找老师借阅,利用周末的时间回家读。

  这一等,花了足足二十年。

  直到2009年,从当当网上,看到了《阿信》,当即明白,这只是不同版本的《阿辛》。虽然从头开始读这本书,发现有些地方与记忆有些出入,但失而复得的喜悦,无异于茫茫人海中找寻老友,踏破铁鞋,终于得见。连续奋战几个昼夜,一口气读完,总算了结了一桩悬念,同时付诸了不少感同身受的眼泪。

  现在,真正想看的书,已经能够买得起了。特别是网购带来的便利,看过的,听过的,想念的书,两天三头就能送到。书卷多情似故人,“仓廪实而知礼节。”现代人有了更高的文化追求,同时有了便捷的阅读。

【作者:张镝】 【编辑:黄能】
关键词:芳华岁月征文 读书 文化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