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进军:水韵长沙

  一座城市的发展,往往与水有关。

  长沙,不仅有千年古城的厚重,有屈贾之乡的底蕴,有湖湘精神的传承,更有湘江穿城而过,河流九曲缠绵。江河以其优美的曲线与张扬的母性,温润着潺潺的岁月,滋养着一方百姓,描摹着如画的风景。故其风骨中流露着一份优雅,姿容里释放着一份高贵。

  三千年历史,斗转星移,城市饱经沧桑而始终屹立不倒,离不开人与水的爱恨交织到相知相容,离不开水与土的相侵相袭到相依相偎。在阅读古城万千新貌的演绎过程时,居民用水的变迁可以说是长沙变奏乐章中重要的章节之一。

  “买水啵,买水啵?”这样的吆喝声是老一代长沙人最熟悉的声音。这吆喝每天响彻大街小巷,就如晨钟暮鼓吸引着人们的视听。每逢这吆喝声响起,有钱人家就端盆提桶,涌到水车旁。

  当时的水车就是一辆平板板车,上放一大铁桶或一腰子形的大木桶,两分钱一桶,一个鸡蛋换一桶半,童叟无欺。

  《长沙史志》记载,长沙和平解放后,长沙市第一任市委书记曹瑛和市长阎子祥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城市,在确定第一批五个重点建设项目时,建设一座自来水厂就纳入其中。

  其后的大举兴修水利,“依山筑库”“深淘滩,低作堰”等举措,为星城长久抗旱排涝,百姓用水无忧埋下厚重的伏笔。

  人性的弱点,有时在短期利益面前显露无遗。曾几何时,水,一度成为人们索取能量的对象与藏污纳垢的归宿。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的肆意排放,损害了它的肠胃;垃圾与废弃物的随意倾倒,毁坏了它的容颜。江河体内重金属严重超标,失去了原本的清秀,甚至连鱼类都难以生存。关系到居民生存安危的饮用水,一度触及红线。

  人们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沙第一污水处理厂建成时的场景,那脆响的鞭炮声是这座城市科学治理水污染的第一声宣言。

  随后几十年来的陆续新建与扩建,长沙8个自来水厂如同8根城市主动脉血管,给成倍扩大的城区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12个污水处理厂如同12颗晶莹的翡翠,为减污截污起到关键作用。这,不仅使长沙彻底甩掉了“供水难”“污染重”的帽子,还是长沙跻身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用智慧改造自然,因势利导写好水篇章的标志。

  著名作家秦岭说得好:“水的文章,实际上就是人的文章;水的风景,实际上就是人文的风景、科技的风景。”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让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是长沙市政府与相关部门的奋斗目标。

  科学的规划加远见卓识加人文精神等于永恒的风景。

  近几年来,从源头上根治水污染成为长沙的亮点。城区实行供水系统老管网更新改造,有效解决饮用水的二次污染问题。形成 “一平台、四板块”的战略格局。今年夏天,我曾爬上第二制水分公司两层楼高的取水塔,看到抽上来的江水,从排除垃圾,到经过混合反应、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工艺,浑浊的江水就如施了魔法,成为了清波潋滟的饮用水。我惊讶于阳光下童话般的风景,聆听碧水潺潺的声音,无法将起点与终点对接。

  有北方的朋友来家,看我们自来水哗哗直流洗衣洗菜拖地板,她羡慕得啧啧有声:“这么清亮的水,敞开用,真幸福!”听她这话,我一愣。

  是啊!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城市的血脉。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就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

  我们不以水为贵,只缘总有水的滋润。不以水为忧,只因遇到了好时光。

  生为长沙人,真幸福!

【作者:姚进军】 【编辑:黄能】
关键词:芳华岁月征文 长沙 水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