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油纸伞的新生(视频)

15岁开始学习制作油纸伞的李忠国,通过技术改良,将传统加工的72道工序简化为14道。2017年被认定为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浏阳油纸伞制作工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图片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杰科 摄

  一把油纸伞的新生

  文/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芳明 黄飞武

  你看过那张《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吗?99年前,青年毛泽东去萍乡组织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他右手挟着一把红色油纸伞,昂首阔步的形象,成为几代人的油画记忆。

  浏阳,正是青年毛泽东去安源的必经之地。油纸伞,曾经是当地人出行遮阳挡雨的必备工具;油纸伞制作,曾经是一门可资谋生的手艺。

李忠国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创新了油纸伞的制作工艺,是长沙市浏阳油纸伞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一把油纸伞,与一个非遗传承人曾经的困境

  浏阳市达浒镇椒花新村的李忠国,有一门做油纸伞的好手艺。这门好手艺,让他后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今年55岁的李忠国,1980年初中毕业时才15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油纸伞手艺。72道工序,他样样都会。在他如今的记忆里,当时村里会做油纸伞的人十之有一,镇里还办了油纸伞厂,有70-80人做工。凭着这门手艺,他也在镇办油纸伞厂谋生。

  他不曾想到的是,在工业化产品雨阳伞的冲击下,传承千年的油纸伞不堪一击,逐渐被市场所遗弃。镇办油纸伞厂关停了,村民们陆陆续续外出务工谋生。而他觉得自己把这门手艺学全不容易,所以不想轻易放弃,一直坚持零零碎碎手工做些油纸伞,供嫁娶婚庆等民俗场所的偶尔之需。

  他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微薄的收入与沉重的负担,让他陷入几间泥砖屋家徒四壁的生活困境。

  2015年,李忠国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大伞改小伞,他用微型油纸伞摘掉了自己的穷帽子

  转机,就出现在他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这一年。扶贫工作队进驻椒花新村,队员们在走访时发现,李忠国揣着做油纸伞的好手艺陷入贫困,只不过是因为油纸伞制作工艺复杂,不适合批量生产,所以产品价格偏高,没有市场。

  扶贫工作队员鼓励李忠国走出去看看,了解油纸伞的市场新需求,通过自己的手艺去赚钱脱贫。从部队退伍不久的侄儿李友民也劝说他出去找市场,利用传统手艺挣钱。

  叔侄二人几经打探,最终选择去浙江义乌等地考察。在这里,他们很快发现了油纸伞的新市场:一把大小只有传统油纸伞四分之一的工艺油纸伞!这把微型油纸伞直径约为30厘米,伞面只有淡淡的图案,可供学生在手工实践课堂填色。义乌客商说,这种小油纸伞很有市场。

达兴工艺品厂扶贫车间里,贫困户们正在制作直径10厘米的工艺品小伞。

  找到市场新需求的李忠国,信心大增。他和侄儿开始潜心研发小尺寸油纸伞,简化制作程序,改良制作工艺。通过反复琢磨,反复改进,反复测试,他将传统油纸伞加工简化为14道工序,然后拆分制作流程,采用流水线式的作业,形成可体验能定制的小型油纸伞制作新模式。

达兴工艺品厂扶贫车间里,贫困户廖尚荣正在制作小伞工艺品,经过培训,他一天能做近200个,每天收入120元左右。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李忠国申请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再自筹了部分资金,在家里办起了微型油纸伞生产作坊。

  创业伊始,李忠国集老板、销售员、工人于一身,起早贪黑,忙里忙外。虽然艰辛,但市场给了他奖励。短短一年时间,这个微型油纸伞家庭作坊创造产值17.6万元,利润3.2万元。2016年底,他成功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浏阳市达浒镇椒花新村,李忠国一家已经搬进了“别墅式”的新房。2019年以前,全家居住在一座20世纪70年代建起的土坯房里。

  作坊变工厂,一把油纸伞为贫困乡邻撑开脱贫致富路

  侄儿李友民对市场更为敏感,在他的打理下,订单越来越多。

  2017年初,李忠国开始寻思着怎么扩大生产规模。由于他在研发微型油纸伞的过程中,简化了工序,大部分工序可以分散到一家一户去完成。他只要把各个工序的技术传授给乡邻,然后把原材料发放给乡邻,就可以让乡邻帮忙代工。

李忠国通过多年尝试,大大简化了工艺流程,每位村民只需掌握3个环节就能上工。廖尚凡夫妇一起每天能制作近100把大油纸伞。

  被李忠国“看上”的最初16户乡邻,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因病因残疾而致贫,或因年龄大没有一技之长而找不到谋生的事。对于他们,他毫无保留地传授制作技艺,优先保障原材料供应,上门送货取货。

建档立卡贫困户廖尚荣。

  “我教会他们做,他们一起来做,能赚点钱改善生活。这也算是我为乡邻的脱贫增收做点事。”2017年11月,李忠国被认定为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浏阳油纸伞制作工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为乡邻做点事”是他最朴素的心愿。

  随着业务越来越多,李忠国索性注册浏阳达兴工艺品厂。按照“订单+保底”委托加工的模式,他与村里54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书。

建档立卡贫困户彭素文。

  在订单最多的时候,做工的乡邻有近200人,手脚麻利的可以挣200元/天,手脚慢的也能挣到50-60元/天。贫困户孔祥仁因病在家休养多年,如今在家门口找到稳定工作,“我在家加工伞头,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搭帮了老李啊!”

  李忠国带领一帮贫困户干,越干劲越足,油纸伞的生意因此越做越大。2018年,他做出了200多万元产值,给54户贫困户发放了30多万元工资;2019年,他更是迎来高光时刻,年产值达到近600万元,为52户贫困户支付工资近60万元;最高峰时,他的油纸伞日加工成品3000把;产品经浙江义乌远销韩国、日本、东南亚以及东非等地;他的油纸伞也拿到了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村民们在浏阳市达浒镇椒花新村的的“致富工厂”里集中工作,通过制作工艺油纸伞,每人每天能挣到120元左右。

  受疫情影响,油纸伞订单今年上半年大幅下滑。不过好消息是,随着经济的复苏,7月份开始业务量已有明显回升。

  去年,长沙市商务局联合帮扶企业出资200余万,在当地建起了近千平米的“致富工厂”,李忠国与他的乡邻们如今搬到这里集中工作了。

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达兴工艺品厂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扶贫车间里,先后与椒花新村67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委托加工)协议 。

  从小小的油纸伞到“致富工厂”,忠厚的农家汉子李忠国,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也撑开了贫困乡邻的脱贫致富路。

1966年出生的李忠国 , 依靠祖传的油纸伞手艺开办工艺品厂,制作各种纸伞工艺品通过义乌卖到全球各地,带领村里近80户贫困户一起脱贫,户均增收超万元。

>>故事海报 | 一把油纸伞的新生


【作者:何芳明 黄飞武】 【编辑:王智勇】
关键词:浏阳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