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纪红建:井巷音符(有声)

 

  穿梭在快节奏的城市中,你可能会忽略美好的感受,错过春日的花、夏日的雨、秋日的风或冬日的雪,人文之美融入字里行间,你会发现一个更美的世界。亚坤夜读推出中国著名作家雨花行系列,带你一起品味“雨与花的厚道”。  

  

  .......

  (节选)

  这是井巷的“青铜时代”,井巷社区名称也由此而来。那个年代虽一穷二白,但人民精神极其富有,老一辈的规划者、建设者,在这里精心规划了自己的理想社区:班车、食堂、学校、公园、医院、体育场……各类设施一应俱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到此安居乐业,共同奋斗,变他乡为故乡。那是井巷人为之骄傲的光辉岁月。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井巷公司逐渐失去核心竞争力。多数矿山或关停或破产,生存空间逼仄,公司发展陷入困境,甚至举步维艰。最后,政策性破产。井巷如连根拔起,从满载工业荣光的地方,成为了城市中被遗忘的角落。

  而现在,这里的一切又开始充满朝气,生机勃勃……

  “姜师傅,这里还有。”

  “姜师傅,那里也有。”

  姜春芳在社区的马路上捡着垃圾。她在前面捡,几个居民在后面边嗑瓜子边扔瓜子壳。

  “你们不要乱扔垃圾了。”姜春芳说,“现在社区提质提档了,变得这么漂亮整洁了,你们就忍心破坏?”

  那几个居民视而不见,说:“我们不扔,你们有什么垃圾可捡。”

  “就会做样子,图表现,搞形式主义。”一个居民说,“看你们能坚持多久。”

  那天,姜春芳一肚子的怨气,本想和他们再理论一番,但她忍住了,把泪水吞到了肚子里。

  “岳书记,我真不想当志愿者了。”姜春芳找到社区书记岳林诉苦。

  岳林是个“80后”小伙子,帅气、阳光,办事干脆利落。他一直认为,社区工作,不仅要以人为本,还要带着感情和温度。摆“花架子”做不长,只有把每一件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小事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心里。

  “为什么?”岳林问道。

  “我在前面捡垃圾,他们在后面扔。”姜春芳说,“更气人的是,他们还说风凉话。”

  “姜阿姨,让您受委屈了。”岳林说,“但无论他们说什么,我们都必须坚持。我们要让事实告诉他们,我们不是做样子,图表现,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实实在在,发自内心的,为了打造和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虽然我们井巷现在提质提档了,硬件设施提升了,外在环境变化了,但内在精神面貌的改变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是社区发展最为重要的,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岳林还说。

  后来,越来越多的居民被感化,他们有的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有的更加讲究穿着、注重言行。

  “不可能!不可能!”

  2019年10月的一天,井巷社区主任谢歌向雨花区一位副区长说起社区没有物业,但做到了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时,这位副区长连声说。

  几天后,副区长突然造访。他在井巷转了一圈,没看到一个垃圾桶,但到处干干净净,空气里也没有一丝垃圾的异味。在社区垃圾站门口,副区长碰见一个扔垃圾的居民。她手里提着两袋垃圾。

  “为什么到垃圾站扔垃圾?”副区长问。

  她说:“我们社区没有垃圾桶,垃圾不能落地。”

  “为什么提两袋垃圾呢?”

  她说:“一袋是可回收垃圾,一袋是不可回收垃圾。”

  副区长什么也没说,面带微笑,悄然离开井巷。

  但习惯养成的背后,是痛苦的历练。

  井巷提质提档后,便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旁建了一个垃圾站。同时,区环卫局又在社区各处安放了垃圾桶。每个单元楼下配了一组垃圾桶,主马路也配了果皮桶。

  按理说,垃圾站建了,垃圾桶也安放好了,社区的环境应该更好。但事与愿违,社区的环境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有些居民甚至把垃圾扔到垃圾桶旁,乱脏脏、臭烘烘的情况依然存在。

  “要不把垃圾桶全撤了,全面实施垃圾分类。”谢歌在社区会上提出。

  “放了垃圾桶都不行,垃圾桶撤了恐怕更不行。”

  “居民的思想认识跟得上吗?”

  大家都有担忧。

  但谢歌很坚决。

  “要真正做到垃圾分类,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的,会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下决心,并长期坚持,让大家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就能做到。”谢歌说,“万事开头难。但怕什么!我们有这么多党员,我们先从党员开始。”

  随后,井巷的所有党员,所有的志愿者,带头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并每天准时送到垃圾站。他们不仅带头做,还负责监督。及时制止乱扔垃圾的现象,及时制止不对垃圾进行分类的现象。就连社区里的雷锋超市也推行垃圾分类。比如居民交一节废电池到超市,可积一分,如果积满一百分,便可兑换30块钱的购物券……

  谢歌说,这是一件人心所向之事,她的这一提议会得到绝大多数居民的赞同。

  谢歌还说,更没想到垃圾分类的做法,犹如一阵春风吹进井巷,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现在,不仅绝大多数居民养成了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的好习惯,更是自觉地维护支持社区对小区的管理。

  谢歌说了一个例子:有人到社区来贴小广告,居民用他们自己的办法,比如打电话告知贴小广告的人上门,然后“抓住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清理所有的小广告。

  谢歌发现:居民内心的律动,才是社区最美的音符。

  井巷很小,她只有0.24平方公里,1306户,户籍人口4000多人,常住人口6000多人;但井巷又很大,她不仅是长沙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中华大地数以万计社区的一个缩影。数以万计的“井巷音符”,共同构成了中国城市发展的“交响曲”。

  井巷治理的探索与蝶变无不告诉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中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积极而有效的探索,也是城乡居民人心所向、相融共生的美好图景,更是触动心灵的美妙音符。


【作者:纪红建】 【编辑:王智勇】
关键词:夜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