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2030年初步建成海绵城市"弹性"应对雨水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7日讯(记者 谭琳静)小雨积水,暴雨大涝,地面下沉,城市成热岛……这些全国通患的“城市病”,让每位居民心有余悸,问题根源何在?有何解决方案?昨日,由2016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组委会主办、长沙市海绵城市生态产业联盟和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联合承办的首届长沙海绵城市论坛召开。

  嘉宾理念  

  城市建设要摒弃

  “摊大饼”硬化模式

  昨日上午,600多位嘉宾见证了中国第一个全产业链形式的海绵城市产业联盟揭牌成立。今年8月,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七家单位发起成立长沙市海绵城市生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海绵城市建设搭建了产学研用平台,这在国内城市中以产业联盟形式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属于开创之举。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发展采用摊大饼的建设方式,以城市内涝雾霾为典型症状的城市硬化病,正是由于城市建设硬化过度而生态空间大幅萎缩导致。”该联盟秘书长刘波说,现在无论是住宅开发还是道路、广场、地下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大都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硬化,彻底改变了地表原有的生态,导致雨水资源流失,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城市生态系统紊乱。

  记者注意到,昨日牵头成立海绵城市产业联盟的七家单位涵盖了金融、科技、规划、应用、材料等领域,而多家公司也带来了蓄水、净水能力较强的透水砖、垒土等专利产品、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

  该联盟理事长梁伟介绍,长沙集中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长沙的基础研究能力足够应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需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化运用,完全可以构建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平台。

  长沙规划

  2018年基本建成一批示范项目

  昨日,中国首个海绵城市产业联盟在长沙成立,表明了长沙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决心。长沙晚报通讯员 刘志峰 摄

  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实施低影响开发,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调节城市生态;增强地下水补给并减少地下水需求,通过构建流域尺度的海绵体,能够有效实施雨洪控制和管理。

  记者了解到,长沙市人民政府在2016年82号文件《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将海绵城市建设贯穿建设领域全过程。到2018年基本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项目,并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海绵城市地方技术、政策、标准体系。用5年左右时间,使我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初步将长沙市建设成为海绵城市。”

  长沙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跃驷说,海绵城市建设将为长沙环境改善、绿色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方式和行为方式转型提供新的模式。他表示,建设生态海绵城市,符合长株潭城市群国家两型社会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是承载两型社会示范区的具体载体。

  他山之石

  发动众力量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上午举行首届海绵城市建设论坛,下午召开海绵城市圆桌会议,以及举行专利技术洽谈会。关于海绵城市的议题,成为了本届科交会上最令人瞩目的话题之一。

  应邀赴会的北京瓦地景观设计公司首席设计师吴昊,对海绵城市有着丰富的规划和实践经验。他介绍说,荷兰、德国、日本是海绵城市的起源地,有比较丰富先进的经验。2000年之后,新加坡、哥本哈根、新奥尔良迎头赶上,中国现代的“海绵城市”建设刚刚起步。“以花园城市新加坡为例,它做海绵城市的成功就在于有一套规范的ABC水管理系统。”他说,在新加坡,建海绵城市强调政府主导,分小项目实施,特别强调社区公众的参与和验证。如果房地产商拿到了“ABC水管理”验证,楼才会卖得更好。他建议长沙建海绵城市,要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比如要将黑臭水的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深入衔接、暴雨规划和公共空间规划同步运作,并且应该将建筑的美学导向注入到海绵城市建设当中去。

  小至每家每户,中到社区街道,大到整个城市市政,与会专家一致建议长沙发动公众力量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中去。

  “历史上我国早就有海绵工程的成功案例,比如四川的都江堰、北京的故宫,这些海绵工程都不是用钱砸出来的,而是在建设当中,充满对自然、对人文的敬畏之心。”来自财政部的满莉博士意味深长地说。

【作者:谭琳静】 【编辑:彭应兵】
关键词:海绵城市 长沙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