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湘剧很特别 陈明老师带你听《国歌时候》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尹玮)大型现代湘剧《国歌时候》的创排进展如何了?记者从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获悉,演员已经准备进场排练了。他们除了要背好台词外,按谱学唱也是排练必不可少的一环。记者今日走进湖南省湘剧院,听国家一级演奏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歌时候》作曲陈明老师畅谈该剧的音乐创作。

国家一级演奏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歌时候》作曲陈明老师在谱曲。受访者供图

  《国歌时候》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长沙县委宣传部、长沙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牵头组织,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共同创排,汇集了多名资深湘剧表演艺术家,计划7月与观众见面。

  湘剧是多声腔的地方大戏剧种,传统上有“高低昆乱”四大声腔,即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习惯称为弹腔)。传统戏中,这些声腔的使用有其规律: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剧目只用一种声腔,如高腔《拜月记》《琵琶记》;少数戏使用两种声腔,如高低间唱的《岳飞传》《封神榜》基本是以场为单位,这一场戏用高腔,下一场戏可能就用低牌子;还有在同一场戏中使用不同声腔的例子,主要是在高腔、弹腔戏中夹唱低牌子,如高腔《盘盒》中陈琳登场时演唱的一支〔六么令〕曲牌,就属于低牌子声腔。

  多声腔是湘剧的一大特色,体现了兼容并蓄、通变求新的优秀湖湘文化传统。陈明老师就在《国歌时候》中综合运用了多种声腔,在舞台上呈现出“高低昆弹”同唱《国歌时候》的盛况。

  陈明老师告诉记者,之所以使用多种声腔,主要是适应剧本、适应剧情的需要。

  湘剧的四大声腔中,高腔、低牌子、昆腔都是曲牌联缀体音乐,唱词多为长短句,弹腔是板式变化体音乐,唱词多为七言、十言的齐言句。不论哪一种声腔,要写好唱词都大有学问,并不容易。从最后剧本呈现的形式来看,《国歌时候》的唱词既非严格按照曲牌格律填写的长短句,也不全是同韵相叶、平仄交错的齐言句。这就要求作曲者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要因势而变。

  此外多声腔的运用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推动剧情、塑造人物、抒发感情都大有裨益。陈明老师介绍说,全剧最重要的一个大段唱腔是田汉演唱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同时运用了高腔、弹腔。在同一唱段中使用两种声腔,这在湘剧传统戏中是比较少见的现象,少数例子也是以低牌子接高腔为主。为何《国歌时候》要做高弹结合的尝试?陈明老师解释说:“这段唱腔长达60多句。高腔的板式变化较少,特别是高腔的放流,基本是单一板式滚滚而下。如果全部用高腔演唱,就会比较平淡,不符合此时田汉的心理变化。相比之下,弹腔富于板式变化,节奏对比鲜明,更有戏剧效果。”最终他选用了弹腔中的反南路曲调和高腔中的〔北驻马听〕类北曲,它们都适于表现悲壮、凄怆的情绪,形成“〔导板〕〔慢板〕〔原板〕〔快原板〕,接高腔放流,再转〔原板〕〔摇板〕〔流水〕〔散板〕”的成套唱腔。

  同样的例子,还有在第二场戏中司徒绍通、晓东这对爷孙俩的对唱。陈明老师安排了爷爷唱高腔〔四朝元〕类南曲,曲调沉稳平和,符合老人同盟会元老的身份;孙子则唱弹腔北路,曲调高昂挺拔、铿锵激越,契合爱国青年热血沸腾的性格。

  在《国歌时候》中,不仅弹腔有南北路,高腔有南北曲,互相结合,就连当今湘剧舞台上较少见的低牌子、昆腔,也有所体现。田汉演唱的“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唱段就用了〔点绛唇〕〔醉花荫〕等散板曲牌的音乐素材,在合唱中则使用了“九腔”的音乐素材,后者是湘剧低牌子中使用最多的一堂曲牌。

  除了综合性使用多种声腔,《国歌时候》在音乐上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融入时代旋律,即《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素材,类似于主题音乐。湘剧音乐,尤其是高腔的包容性较强,将国歌旋律融入,设计巧妙的话不仅不会破坏湘剧韵味,还会使全剧音乐归于统一,更具舞台效果。具体而言就是不能破坏高腔相对固定的抒情性腔句旋律和标志性的切分音,且字音和旋律要按照长沙方言的特点紧密结合,做到字正腔圆。此外,《国歌时候》仍保留了高腔的人声帮腔和放流的清唱传统,使之更有湘剧韵味。

  “为给《国歌时候》谱曲,我可是绞尽脑汁啊!”陈明老师说,“在艺术上我不是一个保守的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也希望《国歌时候》的音乐能得到当今观众的认可。”


【作者:全媒体记者 尹玮】 【编辑:易隽】
关键词:湘剧 国歌时候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