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李赞: 争分夺秒续写生命赞歌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1日讯(通讯员 肖潇雨 彭萍)手术灯光打在手术台上,几十把手术器械整齐地摆放在桌上,安静的手术室里只听得到监护仪传递出心脏均匀的跳动声和医护人员简短的交流声。已经连续进行十几个小时手术的李赞,还坚守在手术台上。“累了就去角落休息一下。”他对同事们说,然后头也不抬地继续做着最后的缝合工作。

  这是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整形外科(头颈外三科)主任李赞从事头颈肿瘤外科、肿瘤整形外科临床工作的第25个年头,而他仍像25年前刚参加工作时那样,对待他所挚爱的这份事业,保持激情和严谨。

  学医辛苦也是追逐已久的梦想

  当一名医生是李赞从小到大的梦想,在他看来能够救死扶伤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1987年,高考填志愿时,为了圆自己的医科梦,他从本科到专科都填的医学专业,“我就不信没有一个能上线”。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每当朋友们吆喝着聚一聚时,李赞说的头一句话就是“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学医”。朋友们都连忙摇手:“学医辛苦,不去。”大学学医一直被称为“后高三阶段”,辛苦的学习生活不是常人能忍受的。结果,李赞周围的朋友无一响应,只有他一个人学了医。

  这年夏天,李赞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录取通知书,开始了学医生涯。在学校,每天自习室、图书馆都坐满了人,医科生要背要看的书多,往往把教室堆成汪洋书海,同学们埋头其间,根本见不着人头,加之安静的氛围,让人不敢轻易发出任何声音。李赞说,平时除了苦读,他们的娱乐活动就是看一场5毛钱的电影,或去舞厅跳一支舞。

  当时由于人手紧缺,李赞他们这群年轻的实习生来到湘雅二医院,也能够得到不少锻炼机会。但真正上“战场”前,总是得先进行训练,为了摸准打麻药的位置,同学们互相当对方的“小白鼠”。李赞和同学在对方嘴里练习打麻药,这一针下去,常常半张脸都动弹不得,话也说不出,饭也吃不下,两个人只能对视着,发出“咯咯”的笑声。回忆起这段互相陪练的时光,李赞现在还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救死扶伤的本质是责任

  毕业后,李赞被分到湖南省肿瘤医院,虽然一开始在内科工作,但是他心中一直有着学习外科的梦想。许多手术在术后都会对患者的外表造成伤疤,医学修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类,不光影响患者的外貌,还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李赞说:“作为医生,只切不补是不完美的,治病不治心是不负责任的。”2004年,他前往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学习。在那里,他是班上最勤奋的学生,每天早出晚归,一到休息时间就会拿着手术录像整理笔记。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从事医生这个职业,更需要不断学习,汲取新兴理念和技术。李赞总会抽出时间去进修学习。在美国安德森整形外科学习时,他发现虽然我国在术后修复方面水平很高,但是还存在细节、理念的差别。比方说乳房重建,因为观念问题,中国女性在患乳腺癌进行手术后,只有1%的人会想把乳房重新做好做漂亮。于是李赞开始在全国推广修复重建,2013年湖南省肿瘤医院成立了“双百工程”,即用一百万元帮助一百个贫困患者进行术后修复重建。现在他四处奔走,只为让更多患者了解术后修复,让医保涵盖术后重建。随着观念改变,也有更多的患者开始选择乳房重建,他接收的最大患者有62岁,这是一名企业负责人,她见到李赞第一句话就说:“我开会时一抬手,假体就会跑出来,太尴尬了,一定要进行乳房重建。”

  为了让术后重建技术得到普及,李赞每年会牵头举办2期显微学习班,每班26人,招收全国优秀医生,向他们指导这项工作。

  医患应当守望相助

  “李医生,还记得我们不,我们一起来看你了。”今年7月,2个湘潭患者相约来看望恩人李赞,一个是他诊疗过的17年前的患者,另一个是他诊疗过的22年前的患者,他们都是患的口腔癌。当时,李赞还是年轻医生,因为他们的信任,让这两次手术成功完成。如今,再次看到这两位“故人”,他不禁湿了眼眶,“我们真的就像家人一样,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作医生的我陪他们一起度过,这是一种特殊的缘分”。

  2012年的一个清晨,接诊室里来了一位来自广西的胸壁肿瘤患者,他在外做了多次手术,但不到四个月就复发了,这次慕名而来,希望李赞能治好自己的病。了解了患者的情况后,李赞联系了胸外科、腹外科、骨科主任准备一起做手术。这是李赞从医多年来遇到过的最难的手术,手术会让患者所有器官都暴露在外面,术后修复重建工作非常困难,在此之前,全国都没有先例。当病人家属紧握着李赞的手,不停点头表达自己的信任时,李赞只在心里反复默念“一定要成功”。这次手术引起了全院重视,经过各科室协调、反复讨论手术方案,输血检验,从上午9点到凌晨1点,手术终于成功完成。李赞说即便这次手术进行了16个小时,但他一点都不累,因为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始终激励、支撑着他。

  医者,仁术也。李赞不仅仅“医学功夫”了得,曾有全国首例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颈部术后缺损、以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腹膜瓣修复口颊缺损的成绩,且现已使用这种方法成功治愈50多位患者,他随和的性情更是被全科室的医患所知。“人的生命是最神圣的,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努力勤奋,不计较得失,更应该有爱心,能够角色转换,把病人当家人一样去照顾。”他说。

  李赞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工作上,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病人,然而对自己的家人却有些陪伴不足。李赞告诉记者,自己的小孩正读高中,他能做到的不过是偶尔接孩子下晚自习时聊聊学校的生活。李赞的妻子说,虽然父亲给女儿的陪伴很少,但在女儿心里,老爸就是偶像,打心眼里敬佩他。

  用心书写对生命的礼赞

  李赞所在的科室是被湖南省肿瘤医院公认的最拼命的科室。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是十几个小时的手术时间,作为主任,他的责任最重,不仅仅要救死扶伤履行医生的职责,还要带好团队,培养更多优秀的接班人,他总是鼓励年轻医生尝试,但是一定会站在他们身后把关。

  头颈肿瘤涉及到气管、咽喉、口腔,这些地方由于肿瘤本身的原因,或者是手术创伤后病人体质虚弱会导致窒息、呛咳,这些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好几次医护人员从早上做手术到晚上,都很疲惫时,前一天的病人突然出现大咯血,所有人都有些惊慌,而李赞则冷静地第一个冲出门去抢救。“抢救非常及时,这种情况下,可能换了别人都束手无策,但李主任就是一个定海神针,他永远都站在第一线。我们能做的、不能做的,他都会冲上前去。”同科室的医生宋达疆说。

  在同事眼里,李赞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对待任何人都很和善。宋达疆原来在湘雅医院学习工作,后前往上海长征医院读完博士后,被李赞的团队和平台吸引,毅然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来到湖南省肿瘤医院。宋达疆介绍,他还没有来长沙的时候,李赞就帮忙联系好了房子,他擅长做医学绘图,李赞就给他购买了一些医学绘图需要的材料。“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教授像李赞这样水平高超却仍旧礼贤下士,我爱跟他学习,和他一起工作心里不慌。”

  25年来,李赞的手机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半夜的一个信息提示声都能将他惊醒。由于睡眠时间少,只要有闲暇时间,他坐在椅子上三五分钟也可以睡一觉。记者刚进门诊室见到李赞时,他还在接诊病人,眼眶布满了红血丝,虽然显得有些疲惫,但他还是耐心地为患者解释着病情。

  有患者对他说:“李医生,累了就先休息一下吧。”而他却回答:“没关系,给你们看病更重要。”

【作者:通讯员 肖潇雨 彭萍】 【编辑:彭放】
关键词:健康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