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艳
朋友从新疆带回了几块玉,要我和海哥一起去选玉。
隔着书柜玻璃,我一眼便相中了一块白玉,此玉质地温润,色泽柔和,如云间月,似山间雪,仿佛凝聚了岁月的静谧,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握在手心里。
《诗经·秦风·小戎》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古人以玉比喻君子温润、谦逊有礼的品格。在我们的血脉里,一直有着深深的佩玉情结。玉生欢喜,温润于心。
回来的路上,阳光透过车窗柔柔地倾洒在驾驶座上,手中的玉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温润的质感在掌心缓缓流转,像一首无声的诗,诉说着岁月的静好。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在面对世事纷扰时,总能找到一份内心的平静。我习惯性地握着它,仿佛握住了某种不可言喻的安全感,感觉既真实又奇妙,如同一秘密的约定,只属于我和这块小小的玉。
有一日,我握着这块玉拍了一张照片发朋友圈,朋友评论:“君子如玉,触手可温。”我回复:“君子如玉,霁月清风。”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
一次疏忽,玉不翼而飞。熟悉的触感突然消失,那一刻,心中涌起的惊慌与失落,如同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又如同失去了某种无法替代的庇护,我遍寻无果,心里出现一个空洞,曾经被玉填满的空洞。因此种下了心结,生出了执念,并开始质疑,为何如此珍视的东西,却不能长久拥有?
每次见到海哥,我都要和他念叨丢失的玉。后来我去找了朋友,把丢玉的事情告诉了他,没想到他却很淡然地说:“玉丢失了,说明你和它无缘。”他的言语如同禅语,像春风拂过湖面,轻柔却有力,慢慢抚平我心中的波澜,让我瞬间顿悟。是啊,我日思夜想的那块玉,跟我无缘。我与它既无缘,我又何必生此执念呢?
心中的不舍,像是一场无声的挣扎,但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常在得失之间纠缠,把自己困住,暗自伤神。这块丢失的玉,它或许已经化为尘土,或许被他人拾起,但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学会在失去后找回内心的平静,接纳生活的不完美。于是,我开始尝试去接受这个事实,不再纠结于那块丢失的玉。我开始明白,执念不过是对过去的执著,只有放下,才能让心灵重获自由,才能体验到真正的自在。我们不能阻止执念的滋生,但可以学会如何面对它。人生的执念,无论是对人、对物,还是对事,都是内心的束缚。如何解开这束缚?答案或许就在于“放下”。放下并不意味着遗忘,而是接纳失去,承认变化,明白人生不可能总是如意。
怀海《无题》云:“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有缘就把它留下吧,若无缘,一念放下万般自在,道法自然,随缘而行。
或许,这正是生活的禅意,不是所有的拥有都是缘分,不是所有的失去都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