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 | 《铜官感旧图》的背后

  ■向敬之

  咸丰四年(1854)春,曾国藩奉旨在湘操办团练,督率湘军水师,与太平军先后战于岳阳、靖港,一败再败,且羞且愧,纵身投入湘江,被幕僚章寿麟救起。

  初战失利,却不减曾国藩练就“屡败屡战”的心智与韧性。至太平天国覆灭,曾氏封侯拜相,总督两江,亦带领湘军文武在晚清政坛加官进爵、鸡犬升天。而救命恩人章寿麟,一直“沉沦牧令”,屡失肥缺。

  至曾氏身后,光绪三年(1877),始终未得旧主过多好处和关照的章先生,宦意销蚀,告老还湘,经洞庭,入湘江,途经“手援”曾氏故地,心绪难平,不能自已,遂画了一幅《铜官感旧图》,写了一篇自叙,半述旧事,半发牢骚。 章寿麟本立意成就一番事业,封妻荫子,而结局不遂所愿,曾氏未能“有其义之至当焉,并以念后之君子”。他衡量得失,郁积愤懑,哀命运不济,叹造化弄人,创作图文,传至朋僚故旧,得左宗棠作序、李元度撰文、王闿运题诗,各有玩味。

  湘军集团相关人物深有感触,又有后世名贤追随前人,或序或跋,或记或歌,或赞或诗,对当年曾氏战败自杀的情况,多有叙述,各有感怀与臧否。同是曾氏幕僚出身,且为曾氏投水的见证人,李元度称“价人虽不自以为功,天下后世必有知价人者”,貌似高扬章氏风范脱俗,实则是一味挖苦、嘲讽其自以为是“援一人以援天下,功在大局不浅”。

  此图后来佚失。章氏二子章华、章同,做过翰林学士,曾邀名流林纾等人补绘,续请名流题款作记,辑成《铜官感旧图题咏册》。内有感旧图七幅,两百余篇诗文手迹,分为八册,于宣统二年(1910)石印刊行,后有1969年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出版。

  面对充溢恩怨之情、酸辛之气的图画与文字,很多人不无感伤。先后题者二百余人,皆借铜官旧事发挥,或感叹世事弄人,或评判历史功过。

  左宗棠与曾国藩行事格格不入,但对其为人操守、处事原则,多有崇敬。他对章氏有援手之功却仕途平淡,不无悲悯情怀,然对其矜夸伟功、归隐大怨,甚是不屑。曾氏之所以能襄赞中兴盛举,关键在于道德文章之余,极具经世致用的激情与壮怀。其早将生死忘乎江湖,是历史之必然、人力之勤勉,章氏有些言过其实罢了。

  王闿运善言相劝,“凭君莫话艰难事,佹得佹失皆天意”,且直言曾氏兵败,乃听信章氏舅父彭嘉玉计策突袭靖港,有遗恨寿麟嫌疑;深受维新思想影响的侯昌铭,写道“喜见凌烟竞策勋,画图谁识故参军”;曾倡导尊孔读经的饶智元,感慨“南征宾客多貂尾,回首山丘总泪垂”……俞樾、张謇、徐世昌、蔡元培等外围人物,亦纷纷抒发各自感想。

  诸多名人手泽,且具文史、书法价值。今人本着还原历史现场、恢复铜官古窑、重建历史遗址的文化使命,以宣统二年石印《铜官感旧图题咏册》为底本,斟字酌句,进行校注,不避艰辛,仔细推敲,简体排印,并将作者生平作了概要说明,同时加入了从故纸堆中发现的吴纬炳、袁克文的诗歌,及严复、章士钊的文章,对于我们了解百多年来人文历史对章寿麟是非荣辱的评判,提供了丰富可靠的史料,以及不乏趣味的轶闻。 煌煌巨制“湖湘文库”将《铜官感旧图题咏册》纳入甲编,以便更多的读者熟悉曾国藩首战失利、自杀未遂所引发的恩怨是非。

  曾氏统帅湘军,封侯拜相,不少乡党、同年、师友、门生、兄弟,甚至许多幕僚,如著名的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左宗棠、刘蓉、罗泽南、李元度、丁日昌,也风雨同行,鸡犬升天。满人塔齐布、川将鲍超,也因跟对了人,建功立业。况曾氏“三立”而成一代“完人”,缘何对救命恩公章寿麟,却始终未予一个巨丰的回报!是其怕将章氏推举后,忧之将当年靖港壮举,居高台广而告之?还是其看准了章氏仅有“牧令”才干,量能任人,适得其位?不得而知。但有一点,章氏格局不大,故主未给大大的好处,不能扶摇直上,就回以揭短,自嗟沦落,可怜余生。此等书生气短,难同英雄知己。

【作者:向敬之】 【编辑:黄能】
关键词:曾国藩 铜官感旧图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