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专栏20 | 青天浮云与阴霾

  ■青山闲人

  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贤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

  ——《王阳明全集·语录三·钱德洪录》

  今译:圣人的良知就像那青天的太阳,贤人的良知就像那浮云天的太阳,愚人的良知就像那阴霾天的太阳。

  阳明先生讲学,喜欢打比喻,打得既生动又通俗,深入浅出,真是简易明白。

  现代许多研究阳明心学的人,则喜欢玩概念,玩得既复杂又晦涩,浅入深出,真是繁难模糊。

  良知是什么?

  阳明先生告诉你:“知譬日。”良知就是人心中的太阳,有了它,才会感到温暖,才会感到明媚,才会感到春光无限,生机盎然。

  人欲是什么?

  阳明先生告诉你:“欲譬云。”人欲即私欲,就是人心中的阴霾。有了太多的它,人心就会感到荒寒,就会感到阴冷,就会感到一片肃杀和萧条。

  一阴一阳谓之道。

  这良知和私欲的博弈便构成了人类永恒的良知之道!

  朱子讲:“存天理,灭人欲”,其实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不可能达到。

  原因很简单,天上的太阳可以光芒永照,但天上的云雾你能永远扫荡一尽吗?即便阳明先生讲的青天之日,也不可能没有一丝云彩。因而,恰当的表铿然舍瑟春风里述应是“存天理,控人欲”,能够把私欲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能够让良知之光尽可能地照耀四方,那就很好、很好了!

  因为云会时聚时散,所以天会时阴时晴;因为私欲会忽生忽灭,所以良知会时显时隐。

  那如何才能使自己良知的太阳,永远悬挂在碧蓝纯净的心空之上呢?

  阳明先生为你指明了上、中、下三策:

  下策,透过云缝看太阳,即所谓的“拨云见日”。这种方略,很费力,很难收效,往往存在于愚人的心境中。

  中策,吹开云团看太阳,即所谓的“开云见日”。这种方略,费力不少,但反复太多,往往存在于贤人的心境中。

  上策,跳出云层看太阳,即所谓的“破云见日”。这种方略,很轻松,很有效,就像是坐上飞机,不管地面如何阴雨绵绵,一旦冲破云层,便见晴空万里。如此,才算是具备了圣人之心境!


  学者信得良知过,不为气所乱,便常做个羲皇已上人。

  ——《王阳明全集·语录三·钱德洪录》

  今译:学者如果能充分相信良知的功用,不为各种气象干扰而乱了心神,便能经常享受到羲皇时代人的那一种平淡天真之幸福。

  佛家有个很好的比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阳明先生也有个很好的比喻:一天一轮回,一轮五世界。

  一天,又怎么会有五个世界呢?

  阳明先生是这样对钱德洪等学生解释的:人在一天时间内,实际上是把古今世界都经历了一遍,只是人自己没有感觉罢了。

  当夜气清明的时候,也就是凌晨 1 点至 5 点的时候,人的心处于一种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泊平静的状态,这就好比上古时期的“羲皇”世界。

  慢慢地,太阳出来了,人变得神清气爽,准备以庄重、严肃的态度去开启一天的劳作,这就好比是进入了“尧舜”的世界。

  又慢慢地,太阳升到了中天,温度越来越高,人的工作热情也越来越高,迎来送往,相互交流,一片忙碌,一片井然,这就好比是进入了夏商周“三代”的世界。

  再慢慢地,太阳开始西斜,人的精气神渐渐昏疲,各种干扰渐渐增多,心境也开始杂乱,这就好比进入了“春秋、战国”世界。

  最后,太阳落山了,夜幕也慢慢降临了,万物都进入了安眠静休的状态,一切景象都陷入了无边的寂寥之中,这就好比进入了“人消物尽”的世界。

  世界就是这样轮回,人生就是这样轮回。

  通过这样一个比喻,阳明先生实际上是在点化学生:圣人进入的是第一“羲皇”世界,贤人进入的是第二“尧舜”世界,常人进入的是第三“三代”世界,庸人进入的是第四“春秋、战国”世界,愚人进入的是第五“人消物尽”的世界。

  最后,阳明先生鼓励学生:“只要你们对自己心中的良知能够做到真信真行,排除来自第四、第五世界的干扰,你们便能够常驻第一世界,做世间第一等事,为世间第一等人!”

  作者简介

  青山闲人,湖南衡阳人氏,自幼好书画,喜文学,爱读历史,趣悟哲学,曾著有《三千年中国改革成败得失》《老子的答案》《高明的力量——中庸心解》。潜心研究阳明心学数载,于昆仑山下、三江源头悟其精髓,从阳明全集中精选出其中165句嘉言,形成了《王阳明——心学语录的天人之境》一书。该书以深入浅出之风格,以通俗易懂之语言,以阳明先生亲身实践之故事,进行解读印证,以使更多的人觉悟良知之学,实践良知之学。

【作者:青山闲人】 【编辑:黄能】
关键词:致良知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