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专栏21 | 所幸良知在我

  ■青山闲人

  所幸良知在我,操得其要,譬犹舟之得舵,虽惊风巨浪颠沛不无,尚犹得免于倾覆者也。

  ——《王阳明全集·文录三·寄邹谦之·四》

  今译:人生最大的幸运,就在于能将自我的良知涵养好,并把它作为自己行动的纲要,这就像你在一艘船上,正确地把住了船舵,虽然有惊风巨浪颠沛不停,但还是能够避免倾覆之灾的。

  1526 年,也是阳明先生生命的最后两年。他在给邹谦之的第四封书信中总结的这一句话,实质上是对良知功用的最精致的概括!铿然舍瑟春风里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风雨兼程,人生就是坎坷颠沛,人生就是酸甜苦辣,人生就是悲欢离合……

  良知是什么?良知就是人生的导师,良知就是人生的标尺,良知就是人生的指南针,良知就是人生的安全阀……

  余姚有一个读书人,带有挑衅性地向阳明先生请教学问,所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除了良知,您还有什么可讲的?”

  阳明先生听后,微微一笑道:“除了良知,我还有什么可讲的?”

  这一问一答,机锋锐利!看起来文字一模一样,意思却完全不同。

  前者所问的是:“阳明先生啊,你一天到晚,像念经一样,句句不离良知。除了良知,您难道就没有别的东西可讲吗?”

  后者所答的是:“亲爱的同志啊,这世上只有良知才是真学问,才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一个人只要真正掌握了良知之学,就可以成贤成圣,这个时候,还有必要讲别的东西吗?”

  话讲到这一步,我们已不难看出,阳明先生此时的圣学功夫已经达到了“惟精惟一”的境界,达到了以一敌十、以一敌百、以一敌千、以一敌万的境界。

  用现代物理学的概念来形容,良知就是人心中的原子核!其蕴含的能量是无比巨大的。至于能大到何种程度,阳明先生在《答南元善》的信中,作了精彩的描述:“盖吾良知之体,本自聪明睿知,本自宽裕温柔,本自发强刚毅,本自齐庄中正、文理密察,本自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本无富贵之可慕,本无贫贱之可忧,本无得丧之可欣戚,爱憎之可取舍。”

  以上这“八本”,就是阳明先生对良知功能的全景式描绘。其中,前“五本”是对“良知”的天性特征的描述,后“三本”则是对“致良知”后的心灵状态和精神境界的描述。

  当年颜回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如何才能致仁。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至于如何才能克己复礼,那就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而今南元善向阳明先生请教如何才能致良知,阳明先生则告诉他:对于我们的耳朵,非良知则不能听;对于我们的眼睛,非良知则不能看;对于我们的心,非良知则不能想。在致良知的道路上,一定要战胜“四贼”之挑战,这“四贼”就是:慕虚荣、忧贫贱、欣戚得丧、爱憎取舍。一旦遭遇“四贼”的侵入,就像明亮的眼睛里飞进了沙子,就像聪灵的耳朵里加进了木塞,必须及时地洗掉、拔掉,这样才能确保良知之光永远照亮自己的心室,良知之音永远引导自己的心魂!


  夫名利物欲之好,私吾之好也,天下之所恶也;良知之好,真吾之好也,天下之所同好也。

  ——《王阳明全集·文录四·从吾道人记》

  今译:对名利物欲的喜好追求,是私我的喜好追求,这是天下人所厌恶的;对良知的喜好追求,是真我的喜好追求,这是天下人所赞成拥护的。

  这句话,出处阳明先生 1525 年写的《从吾道人记》。

  从吾道人是个什么人呢?从吾道人名叫董云,号萝石,是阳明先生所有学生中较有特点的一个。他的特点在于:年龄比阳明先生大了 14 岁,67岁才正式拜阳明先生修习圣人之学。因为厌恶富贵名利场上的钩心斗角,你争我夺,董萝石便在家乡海盐县组织了一个诗社,整天与一班人吟诗填词,游山玩水,好不逍遥自在。

  嘉靖三年,也就是 1524 年,董萝石到会稽游玩,听说阳明先生在山中讲学,便带着自己的诗卷登门拜访,受到了阳明先生的热情欢迎。起先,董萝石还颇为自负,毫不客气地坐了上位。但随着聆听阳明先生对圣学的生动阐释,他的态度越来越谦虚,座位也越来越往边上挪。最终,他不顾阳明先生的一再推辞,毅然投入了心学的阵营。许多人嘲笑他:“你都一把年纪了,何必还要屈自降尊、自讨苦吃呢?”没想到董萝石大笑着说:“自从听了先生的良知学说,我才猛然觉醒。我如果不能拜到先生门下,这一生就算是虚度了。我非常庆幸自己刚刚逃离了苦海,怎么会是自讨苦吃呢?自今以后,我将顺从自己的喜好去不懈追求!”从此,董萝石便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号,叫“从吾道人”。阳明先生知道后,大为赞叹:“卓哉萝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给自己的学生树起一个好的榜样,阳明先生特意为董萝石写了一篇记。在这篇记里,阳明先生提出了心学上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私吾”和“真吾”。

  何谓“私吾”?就是“私我”的意思。阳明先生指出,凡是对名利物欲的追求,都属于私我之喜好,也是天下人所厌恶的。这种私我之好,将使自己心劳神疲,忧苦终身,最终沦为物欲的仆役。

  何谓“真吾”?就是“真我”的意思。阳明先生指出,凡是对良知的追求,就是真我之喜好,也是天下人都赞同的。一个人,能够顺从真我之喜好,实质上也就顺从了天下人之喜好。达到了此种境界,无论是齐家、治国,还是平天下,其所用方略没有不恰当的;无论是处于富贵、贫贱,还是患难、夷狄之境地,都能坦然面对,恬然自得。

  由此可见,阳明先生在这里提出的私我,实质上是一个物质之我、物欲之我,是一个被名利权位牢牢困住了的我,也就是佛家所讲的“实相”之我。《金刚经》云:“凡有所相,皆为虚妄。”这种私我,看起来实在具体,如名、如钱、如色、如位等,实质上却是短暂的、虚无的,最终都如飘风之过耳。

  反之,阳明先生提出的真我,则是一个良知之我,灵魂之我,一个超越于现实的神圣之我。这种真我,看起来虚空,如认识、如思想、如精神等,实质上却是永恒的,最终与日月同辉。

  写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阳明先生之所以写这篇记,一方面是庆贺董萝石舍弃了私我,找到了真我;一方面则是给学生们树一个榜样,希望他们也能找到那一个永恒的“真我”!

  作者简介

  青山闲人,湖南衡阳人氏,自幼好书画,喜文学,爱读历史,趣悟哲学,曾著有《三千年中国改革成败得失》《老子的答案》《高明的力量——中庸心解》。潜心研究阳明心学数载,于昆仑山下、三江源头悟其精髓,从阳明全集中精选出其中165句嘉言,形成了《王阳明——心学语录的天人之境》一书。该书以深入浅出之风格,以通俗易懂之语言,以阳明先生亲身实践之故事,进行解读印证,以使更多的人觉悟良知之学,实践良知之学。

【作者:青山闲人】 【编辑:黄能】
关键词:致良知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