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打开《道德经》众妙之门的钥匙

  ■谭仲池

  老子的《道德经》千古流传,至今依然放射着不灭的圣光。其精魂道义,如同雨露甘霖,滋养着读者的心灵,生发着生命成长的旺盛精神。

  但如实地说,真正读懂《道德经》也不容易。需要读者认真阅读时,尽心去悟觉它。用以正心,笃以力行。韩非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是非的准则。”他将老子的“非常道”之“道”,看成一种“常道”,把他从不可言说的形而上层面,落实为可以言说的形而下层面的规律性。同时,韩非子还认为“德”得于“道”,“道”是“德”的依据,“德”是“道”的显现。他明确指出:“道有积而积有功:德者道之功也。”这样,韩非子就将老子带有形而上玄妙色彩的“道”落实到现实层面,认为“道”是可以被认知描述的“德就是道之功”。在老子那里道是不可以认知和描述的,而韩非子却将“非常道”落实到了“常道”的范畴里,即认为它是现实生活中可以把握和利用的规律,于是“德”便有了最终的依据。从韩非子对老子“道”的析解和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德经》在玄妙的表述中蕴含的现实中的物的世界发展规律。

  周罗生先生退休后,静心致性地学研《道德经》,并把自己所得所悟所思所感用白话三字诵的方式,对《道德经》进行诠释,其诚可感,其旨可敬!老子的《道德经》虽只有5000多字,但博大精深,涉及宇宙、自然、社会、哲学、人生的方方面面。可谓语出有源,能言宇宙万千气象,其奥无穷尽揽世事纷繁沧桑,可触人性完美之“道”。为了方便初学者读懂《道德经》,我以为周罗生先生所著的《老子〈道德经〉白话三字诵》,亦如一把钥匙,能帮助你打开《道德经》的众妙之门。当然,用白话文而且又规范的用“三字经”的表达方式传递原文的旨意和内涵,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读完这个书初稿后,就跟作者说,用白话文诠释原文,首先要“精准”,即与原文之精义不脱离;其次要“简明”,不能云里雾里,要言简意明,把内涵和关联明明白白说清楚;再次是“通俗”,我们读过的《三字经》,其文本之妙,在于它的言明达意、深入浅出、易懂好记。

  尽管周罗生先生的《老子〈道德经〉白话三字诵》是一种尝试,但读后,我觉得有许多的光亮能让初学者受到启迪和指引。且看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乎于道……”在老子看来,水最显著的特点是滋养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总是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在这里,老子对水的独特意象赋予了至清的特征。把“上善若水”蕴含的“道”融入了居下、柔弱、谦逊的品德高境。

  周罗生先生用白话三字诵将其释为:

  最完美,犹如水。滋万物,不争先。

  处低下,近于道。人像水,随可居。

  心如渊,智博大,与人交,首仁爱。

  言语出,守诚信。处政事,持公平。

  办实事,显才能。行动速,顺时机。

  无过失,不相争。

  像这样的诠释,自然能帮助初读者理解原文而悟其深意。又如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荫万物,唯有道。善良人,视之宝;

  非善人,求庇佑,道亦护。美好言,

  博尊敬;行为美,受推崇。人不善,

  怎抛道?立天子,设三公,奉美玉,

  献驷马,奉诸侯。倒不如,敬献道。

  先古人,重视道。因为道,有求助。

  必有应;有罪恶,得宽恕。

  普天下,举而尊。

  其例我不一一繁举,请读者在阅读时,也同时可对“白话三字诵”做些探讨。这并非是对作者的不尊重,恰恰相反,是真诚和信任。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的是,虽然周罗生先生采取“白话三字诵”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崇尚《道德经》的情怀,以及推动《道德经》学习的心愿,并付出了心血和辛苦的劳动,但他也再三对我讲,其难度他是明白的。所以,当你用这把钥匙打开了《道德经》的众妙之门,进入其殿堂后,还得靠自己静心观览“道”的深邃、宏阔、幽远与玄妙,让“道”之水缓缓流进自己的心坎,滋润出自己灵魂中的“道之功”,实现“德之用。”

  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就是在告诉我们,人的内心本来空明宁静,只是因为私欲和外界的诱惑,心灵蔽塞,因而需要时时抛弃欲望的成见,恢复心灵的清明,才能认识事物的真相,做到夫物芸芸,复归其根,归根回静,是谓复命。

  让我们在《道德经》放射的明光照耀下,皈依到一个更加明亮、更加清净、更加完美的世界,尽心领悟“上善若水”的道之真谛,舍弃私欲,回归到原本清净透明的境地,真正得“道”,不停歇地健步走在自我塑造高尚品德的人生旅途。

【作者:谭仲池】 【编辑:黄能】
关键词:荐书 道德经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