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小凤:又回故乡

  故乡是美丽的,有一条细细长长的河流,一年四季都有鱼儿在河里撒欢。春天的鸟儿婉转低唱,夏日的荷把绿意和清香摇来,秋日的枣挂满枝头,冬天的柚子香甜可口。

  孩子没有回过故乡!根据书上看到的知识使劲给我描绘故乡的样子:矮树,昏鸦,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牛羊鸡鸭……

  我暗自好笑,那是二十年前的故乡。现在,你看,低矮的山峰旁边,一栋栋修葺整齐漂亮的房子,占地面积宽广,相比我家那一百多平方米的住宅楼,好比老鹰与麻雀。笔直宽阔的马路一直修到家门前。连那间命名为渤海堂的公屋,都可以媲美豪宅,儿时的玩伴告诉我,这个公屋是村里的大建筑师六公设计的,他几十年走南闯北,什么样的房子都建过,这个公屋的设计,他集中了南北的部分精华……

  晚上,大家都围坐着看露天电影,马路上灯火闪烁,音响里放出的音乐在屋后的山上回荡。

  儿子如梦初醒般感叹:我一直以为农村就是那种黑黑的,脏脏的,乱乱的……到处可以爬树,掏鸟窝,追野兔。为了这次返乡,我弹弓都准备好了。

  这种变化也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的记忆深处,老家的房子,土土的红砖,家家紧紧相连,有几户人家还会共用一个厨房,没有电的日子,人们早早睡觉,偶尔逢节假喜庆,看看堂叔自导自演的皮影戏,就是最大的乐趣。

  顺着马路往上走,公共的晒谷场还在那里,只是早已破败不堪。一架烂弦子(就是农村除秕谷用的)孤零零立在那里。孩子兴奋地跑过去,像见到一件稀世珍宝一样,摇摇转动的把手,又侧耳去扇风口瞧瞧。一会儿,又跑去旁边的槌,站上去,使劲松脚,槌口与槌心发出猛烈的撞击声,他边跑边捂着耳朵尖叫着跑开。我笑他:以前我们过节的时候,这个槌要连续工作几天,米粉源源不断地产出。我们这些孩子,光排队都得等上半天。就那样站着。孩子不置可否:那不是比读书还累。

  我被问住了,因为我从来没有拿这个跟读书对比过。那时候,我们没有补课,但是放学回来,就有数不清的农活:扯猪草、喂猪、砍柴、捞鱼草。每天重复着忙碌……

  于是,我对孩子说:那时候,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读书是最幸福的一个点缀。

  孩子觉得不可思议:那不就像拉磨的驴一样。

  怎么会呢?你看,晒谷场边那个大大的水泥坪,当年,每到天黑,我们全村几十个孩子围在那里打堡垒、踢毽子、跳房子、躲猫猫,真是乐趣无穷啊。你肯定想象不到:前面竖着一块大大的石头,几十个孩子,每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块石头,使劲甩出去,口里高喊:打倒隔壁李小二……

  孩子莫名感叹:几块破石头,硬是给你们打出保龄球的范儿,不过,那样的情景,真的很刺激啊。我怎么没有那么好玩的经历?孩子说完有淡淡的忧伤。我立马回复他:孩子,你不是没有经历过,你经历的时候可能自己没发觉。就像当年我打堡垒一样,谁把我打倒了,我会伤心,会哭很久。你们放学后的足球排练,篮球训练,跳绳,羽毛球……全校几千名学生一起锻炼,要是拍出来,将来回忆一下,也是很刺激的呢。

  孩子突然就顿悟:我们要学会珍惜。

  顺坡而下,好大的一个鱼塘。我说:这个塘里的鱼曾经吃过我扯的草。孩子说,现在不都是吃饲料吗?我摇头告诉他:那时人们舍不得花钱买饲料,他们宁愿天天扯草,也不会放饲料的。不信你看,水很清澈的,夏天来的时候,狠狠地猛吸几口气,一个猛子扎进去,一使劲儿就游到了对岸。我话没落音,孩子噗通一下跳了进去,他仰泳着游到对岸又折了回来,高兴地说:水下暖暖的,跟游泳池的水完全不一样,还有鱼儿啃脚背。很舒服!上岸后他还意犹未尽,央求我明年暑假再带他回来。

  我加快脚步,拐过野塘,来到那条小河,这里曾经莲叶何田田,采莲捕鱼这些事我没少干。站在河边,河面都是干枯的荷叶,散发着默默的荷香。河两旁的小花小草依然嫩绿滴翠,田野有刚刚收割完的庄稼,也有绿油油的油菜。鸭连长穿着长靴,戴着斗笠,披着长衣,手拿长竹篙,鼓着嗓子:鸭滴嘞嘞嘞……白的、麻的、灰的、黑的鸭子招摇着欢快地从一个稻田跃到另一个稻田。远远看着,仿佛一个个精灵在田野间跳跃……

  孩子兴奋地追过去,一只鸭蛋在水草旁边露出来,他尖叫着:鸭蛋!鸭蛋!鸭连长显然被孩子逗笑了,他大方地说:那边还有几只,都送给你吧!

  孩子把那八只鸭蛋带回了家。放在冰箱里,并叮嘱我不要煮着吃了。能亲眼见证鸭子下蛋,应该是他内心的“小确幸”吧。

【作者:封小凤】 【编辑:黄能】
关键词:芳华岁月征文 故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