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树疙瘩变成《兴旺之光》(非遗点亮乡村)

  •   贺桂荣作品  《兴旺之光》   贺桂荣作品  《兴旺之光》
  •  贺桂荣(左)在创作中。均为受访者供图  贺桂荣(左)在创作中。均为受访者供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宁莎鸥

      在岳麓区莲花镇莲花社区,有一幢特别的民居。一楼经过改建,装上了偌大的透明玻璃窗,隔着玻璃望过去,能见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屋门口挂着一副牌匾,上书八个大字“贺桂荣根雕艺术馆”。这座全省唯一的民间根雕艺术馆藏身于小山村,贺桂荣手里的这项非遗技艺也在此生根发芽。

      三代传承 木匠成为根雕艺术家

      贺家的木工雕刻手艺,可以追溯到爷爷辈,贺桂荣的爷爷,便是十里八乡闻名的木匠把式,不但能写会画,还雕得一手好木工。经他之手创作的床架、门梁美轮美奂,成为乡亲们手里的抢手货。

      这门手艺自然从爷爷、父亲传到了他手中。但贺桂荣并不希望只是循规蹈矩做日用品,而想搞创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本是野路子的他得到了专业老师的指导,也获得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1990年的一天,贺桂荣去省艺术学校做油漆,经过教室时看到美术专业学生在画画。他直言不讳地点评:“这画得不行啊。”随即拿起笔有模有样地画起来。这一幕凑巧被美术科主任杨安久看到,对方问道:“你画得不错,之前有专门学过吗?”他坦言没有专门学过,但爷爷是能写会画擅雕的木匠,从小教了他一些。这次萍水相逢让贺桂荣成了杨久安的得意门生。

      一次,他随杨久安拜访同在美术科的何湘清老师,无意间看到摆在房间的根雕作品《丹凤朝阳》,忍不住多看了几眼,何湘清见状,热情地向他讲解创作思路、雕琢技巧等。回家后,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扛上斧头,在莲花山上找到了一块心仪树根,开始播下根雕的“种子”。

      播撒种子 亲朋好友一起“玩”

      在刚刚结束的夏日文旅集市上,贺桂荣也带着他的得意之作亮相了,一块块毫不起眼的树疙瘩,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经过蒸煮、晾晒、炭烧等多道工序,制成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作品。他介绍,原料选择上榆树、枣树、樟树都有,“根雕70%靠天生、30%靠雕刻,得根据树根本身的形态来创作。”

      他每天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树根变成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前后思量了十多年才动手。有一次,母亲正在家收拾柴火,他突然失声叫住母亲,“等等,我想要那块树根。”接着飞奔过去,他像捡了宝贝一样抱起树根,那块树根后来也成为了创作的好材料。

      有了贺桂荣的“打样”,家里人也接连加入了根雕大军。目前,他的亲哥、叔叔、伯伯都在进行创作,周边的一些朋友也慕名而来,成为了他的“徒弟”。

      “年龄最大的70多岁,年龄小的40多岁。”贺桂荣介绍,看着大家从酒桌、麻将桌上离开,醉心于木头中,他也觉得是自己的“大功一件”。

      以家为馆 成为传播非遗窗口

      如今,贺桂荣的艺术馆已经成为当地的一景,经常有艺术家和游客慕名来参观,欣赏这一在地保护的非遗项目。“莲花根雕”也一路从区级项目晋升为市级项目。

      “这件作品叫《兴旺之光》,形似熊熊燃烧的烈火,寓意越来越旺……”在艺术馆内,他对自己的作品如数家珍。在这里,曾举行过长沙市民文化遗产讲堂、周边小学学生游学活动。贺桂荣也希望艺术馆能成为一个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莲花根雕、喜欢莲花根雕,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之中。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