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正祥
天玺是座湖,《天玺湖颂》记载:“秦王政二十八年南巡云梦。为镇风浪,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在洞庭南岸化作一山,形似印鉴,故以印山为称。印为国柄,权断康宁,自兹斯处,人杰地灵。”
真是如此吗?当然无处可考。只是时间是有重量的,它承载了太多的过往。天玺这个名字,一开始就沾着王气,仿佛湖面闪动的粼光。
名字是霸气的,水面也就开阔。我来到天玺湖时,已是冬日。虽还未及漫山红遍,却已是一片黄色晕染。居于这远近浓淡间的,便是宽阔的湖面。
那是一方沉静的湖面,沉静而开阔。但它又是宁静而亲切的,就像天空之镜,收纳天玺湖久远的慈和。湖面的涟漪因秋风拂动,温柔而静谧。湖面上那有些衰败的荷叶荷梗,细腻得让人心痛。只有四周不时响起的一阵阵清脆的鸟声,才让你心底有一丝波动。可当你的目光去探索它们时,它们又突然消散在一片空阔中。
湖心,有一座山。山如印,在四周水面烘托中,独有一种王者气势。山多树木,树木掩映下,隐隐可见几处飞檐翘角。再往远眺,还有几段简洁的拱桥和回廊,像一幅画摊开在湖中。静立湖滨,你真的只需放下身心,放下尘虑,放下世间一切俗务。在这里,你只需如品茶般,静品这片湖光便好。
天玺湖,又名印山湖,所在的区域有一个行政上的名称:印山村。上世纪80年代的印山村,还是一个交通不便、产业不兴的小山村,农田产量不高,经济作物收成少,村民的日子也是紧巴巴。穷则思变,上世纪90年代,印山人借助水泥产业的蓬勃发展,启动天玺湖的建设,养出了一湖好水。此后天玺湖经历了六期建设,并不断扩建,直至2013年才得以完善。天玺湖也成为印山村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印山村也成功迈入“亿元村”行列,“三湘第一村”的名声随之传遍四方。
站在天玺湖边极目远眺,视线越过湖畔的排排树木,可望见一大片民宿住房。这片民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乐和码头。这里游客如织,那些特色的农家餐饮和丰富的旅游体验,不仅将带着王气的天玺湖半拢入怀,还给这个有着千年传奇的湖泊带来了蓬勃生机。而那些成片的建筑,因水面的波光和湖岸的曲线,也多了几分温情。
在印山,天玺湖所承载的并不仅仅是一湾碧水,更有着印山这个乡村对未来的向往。印山村集体经济的“红火”,并非一帆风顺,同行的印山村支书介绍,如何发展印山村,大伙最初的意见并不统一,可当考察了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强村和产业特色村后,大家才最终确定走农文旅融合这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发展乡村游、工业游。思路一变天地宽,如今村集体文旅公司自主经营的“印山红”游船、游览车,在节假日一票难求,引入第三方运营的亲子乐园也是异常火爆。是啊,让老树发新芽,新树长强枝,印山村的发展之路,不正是广大乡村实践蹚出的致富路、振兴路?
正遐想间,忽地,一只野鸭飞起,向着湖的远处飞去。是的,天玺湖真的是在一片热闹中守着幽静,守着自然,与朴实勤奋的印山人意气相投、相得益彰。日光之下,湖水晶莹,湖光烂漫,是风景,也维护着更广阔的风景。而印山人心目中的天玺,则穿越千年时光的隧道,成为印山这片乡村湖山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