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加快建设长沙新型智慧城市

      北冰 吴青

      新型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有机结合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长沙近年来持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政策驱动、政务服务、场景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数据开放相对迟滞,政企合作模式和机制不够顺畅、供需不匹配、标准不统一、运营模式难持续等问题。

      一、长沙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成效

      “十四五”以来,长沙把握国家新基建发展机遇,强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政策驱动不断完善。长沙在湖南各市州当中率先组建了数据资源管理机构——长沙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负责政务数据统筹管理等。近年来,长沙先后出台了《长沙市“十四五”大数据发展规划》《长沙市数据官制度建设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惠民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数据要素“一脑赋能”、统筹建设“一体联动”的智慧城市建设格局。政务服务持续提质。一是基础设施能级提升。长沙统筹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推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四算一体”枢纽节点。通过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长沙政务云目前已形成“两地多中心”容灾体系。二是便民服务成效明显。全市已经实现26类证明可线上开具,160类电子证照可实时调用,5088项政务服务实现“减证办”“免证办”;助力“湘易办”超级移动端建设,高标准建设“湘易办”长沙旗舰店,上线7800余项特色服务。场景建设不断丰富。长沙先后发布了智慧城市建设场景清单5批次,共计544个应用场景,总投资额达205.43亿元。涉及政府管理、城市运营、生态环保、对外经贸、中小企业服务、乡村振兴等。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赋能效应显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获得长足发展。长沙已初步形成了一谷、两中心、多点支撑的数字产业集群格局。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总量达4500亿元,跻身数字经济百强市。

      二、长沙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长沙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面临几个难题。一是供需匹配失衡。不少市民对长沙智慧城市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并不高,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逻辑起点仍有偏差,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还有偏离。二是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缺位。主要表现在缺乏数据分类,未明确各类数据的确权、交易、定价等机制,数据重“存”轻“算”,数据要素的深度挖掘与价值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方面。三是政府数据开放相对滞后。数据开放是深化数据挖掘、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基础。根据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开放数林指数”,长沙在中国开放数林指数城市综合排名当中还有较大进步空间,其中准备度、数据层、利用层等维度都有待加强。四是政企合作模式不顺。迄今为止,长沙依然缺乏可推广复制的政企合作模式,诸如政府、数据运营商、应用平台开发商之间的合作仍然是一个尚待理顺的问题。

      三、加快长沙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数字中国“2522”整体框架,结合长沙实际,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一是加强供需互动和匹配。建议有关部门常态化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需求调研,看看百姓到底需要哪些智慧城市项目,城市运营中究竟存在哪些痛点、堵点。优化年度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清单的生成机制和考核机制。要真正切换视角、转变思维,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要方便用户,对智慧城市项目的UI、流程、系统功能等进行精心设计,尽可能降低用户使用的门槛,凸显全龄友好型系统设计理念。

      二是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首先要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建议将数据分为公共数据、个人数据、社会组织数据、衍生数据四类,确定各类数据的权属,明确数据价值与交易等制度。其次要明确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领域。构建城市级数据交易体系,在税务、卫生健康、物流等领域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议构建两级数据要素市场结构,一级市场针对公共数据,以政府行政机制为主,由长沙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统筹管理,通过管理、运营相对分离的方式激活公共数据的价值;二级市场以市场竞争机制为主,通过数据交易平台,激发数据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数据增量价值,释放数据生产力潜能。

      三是提高数据开放效能。首先要推动数据开放量质齐升。作为省会城市,数据量级至少要达到十亿级,数据接口和数据目录要达到千级。要开放有实际意义的、有效的数据,回归数据开放的本真和初衷。其次要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在长沙城市超脑基础上,充实完善各类数据,建立高精度数字孪生城市信息模型。加大传感器、摄像头等硬件设备和智能终端铺设,将各类RFID、NB-IoT等感知设备获得的数据导入城市管理模型中。充实、完善现有的数字城管、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民政等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提高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四是优化政企合作模式。从数据安全和持续运营角度考虑,建议采取“政府+底层数据运营商+应用系统开发商”三方合作的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由长沙市国资委全资成立一家公共数据运营公司,负责全市公共数据的采集汇聚和运营,业务上归长沙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领导。智慧城市相关的各业务系统通过市场机制由中标企业来开发并负责运营,获取建设与运营服务费,所需各类数据由数据运营公司提供。再由政府、公共数据运营公司、应用系统开发商三方签订合作协议,三家均分运营服务费或按照协议比例由三方获得,这样就兼顾了各方利益,有利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北冰系省政协常委、省政府智库专家、远景智库院长、长沙市社科联特约研究员,经济学博士、教授;吴青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湖南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长沙市社科联特约研究员)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