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儿时的年味

      刘际雄

      我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儿时的年味可是精彩纷呈。农谚有云:大人望插田,伢儿望过年。过年是农家孩儿期昐殷殷的喜庆日子。

      农家过年是从小年开始的。每至腊月廿四,便开始打扬尘。将房中物什遮住捡拾,再戴上斗笠,手操用竹竿制成的长扫把,朝墙壁和屋顶依序抹扫。祖屋那时是上百年的老木屋,常年烟熏火燎,到处结下如粟穗模样的灰条条,扫把过处,便掉落一地。平常日子忙于生计,没空理它,到了过年,自是要清理一番,让它去到该去的地方。

      腊月廿八、廿九是备年货的时候。先要磨豆腐、打糍粑、熬米糖或苞谷糖,再把猪脑壳洗干净。年猪早在冬至前便解了,那猪脑壳连同分成条块的肉,用盐腌几天,挂上火塘顶上的横梁,到了过年,早熏烤成金黄的腊味。腊肉是平常日子吃的,过年只吃腊猪头。搭梯子将它取下,拿把刷帚,提到对面水库里,用心刷洗干净,再提将回来,傍晚就放进锅里开始煮。母亲在灶前操作,我则同她搭档,负责烧火。两口锅同时忙活,里边的煮猪头,外面的放砂炒米儿,炒苞谷,炒完了又烧油炸苏肉,炸油豆腐。而后就开始拆那猪脑壳。肉汤泡米儿是必不可少的美食。装一碗现炒的米花儿,用滚烫的猪头汤泡了吃,那份滑腻与醇香,至今犹在舌尖!

      吃年饭是最庄重的仪式。湘西农家兴赶早,凌晨两三点,就有人放响饭前的鞭炮,此起彼伏,宛若一曲动人的交响。我家的年饭常是六点开始吃。饭是用甑蒸的。将大门关了,一家人端坐在桌前,先不举箸,待天井里的鞭炮噼噼啪啪响过,便开始祭祖。仪式完了,一家人便兴冲冲吃将起来。桌上的菜通常是十二道。除却豆腐、苏肉、起渣和小菜,都是变着法从猪身上弄来的。猪脑壳自是当了主角:猪耳朵,猪脸肉,猪嘴肉,还有近腮的核桃肉。另有猪小肠灌制的香肠,猪大肠和猪血糯米做成的血饼。寻常日子农忙时节才有肉吃,年饭桌上满满的肉,一家老小自是吃得眉开眼笑。

      年三十晚上要守岁。火塘里烧起一个大大的树蔸脑壳,盘子里装满炒熟的苞米和新打的糍粑,间或也有些糖果。一家人围着火塘坐了,一边烤火,一边烧糍粑,吃苞米,一边说笑话,讲故事,猜谜语,其乐融融。到得夜半,父亲便笑盈盈给咱兄弟姊妹几个发压岁钱。纸币是崭新的,有时一角,有时两角,最多时发到五角。攥着那张新票子,孩子们心中升腾的喜悦自不待言。

      从正月初二到十五,是农家拜年的日子。俗谓“朋友要聚,亲戚要走”。平时亲戚之间难得走动,过年了便一一走上一遍。姑表姨舅,父亲的外公,母亲的姑姑,乃至爷爷的兄弟姊妹……礼数一律是一包红糖,一块切得细细长长的人情肉。到得亲戚家,喊一声拜年,跪下一条腿去做半蹲状,主人便热情地扶将起来,引至火塘边烤热腾腾的树蔸火,筛一碗热气盈盈的泡米花儿,然后烤火,喝茶,吃这样那样的零食。待主人饭菜做周备了,就欣欣然坐上桌去。端碗举箸,饱肚的是美味,暖心的是亲情……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