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健
春节期间少不了走亲访友吃吃喝喝,我辈俗人席间饭桌,觥筹交错,聊的也不外乎俗事。事业啦,婚姻啦,收入啦,孩子成绩啦……兴至酣处,一齐提一杯,道一声“今年发大财”。
有些人的饭局就有趣多了,不仅有机敏打趣,还有千古华章,一不小心就把一顿饭吃成了历史留名,供后人膜拜。
大家耳熟能详的饭局有两个,一个是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兰亭“修禊”的兰亭饭局。众人“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用大白话就是,大家在小溪畔排排坐,溪上头放个酒杯,酒杯漂到谁跟前,谁就端起来喝一杯,然后赋诗一首。大家酒尽诗成,共三十七首,由王羲之为这些诗篇作序。因为这篇举世闻名的序,这顿饭局才被历史记住了。
另一个知名的饭局,是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滕王阁。当时青年才俊王勃探亲路过,被主家截住参加饭局。席间名士众多,赋诗作乐,王勃因《檄英王鸡文》颇有名头,才被拉去。按照《新唐书·文艺传》记载,说阎伯屿有个女婿,苦读诗书,想趁此宴会让女婿露一手,赢些名声。阎家女婿作为主角,自然要压轴登场,可谁承想这叫王勃的宾客如此没眼力见,一出手就技惊四座,让阎家女婿变成霜打茄子乖乖闭嘴。
此时王勃仕途失意,父亲被贬,心中郁结已久,几杯酒下肚也不管会否喧宾夺主,只想一扫积郁。《滕王阁序》一气呵成,这饭局也就有了历史地位。
如果说名士云集,宾客显贵的知名饭局,主打文采斐然,“诗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笔抄”,凸显一个“华”字。那么私房小饭局,就讲究一个“趣”字。
据朱弁的《曲洧旧闻》记载,最乐天派的苏东坡在回忆制科考试时的吃食,称“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复信世间有八珍也”。刘贡父问,什么是“三白”?苏东坡一本正经回道,“一撮盐,一楪生萝卜,一碗饭,乃三白也”,逗得刘贡父捧腹叫绝。后来刘贡父邀苏东坡去家中做客,说吃皛饭。苏东坡一上桌,果然见桌上只摆着盐、萝卜、白米饭。
刘贡父有意拿苏东坡打趣,苏东坡这顿饭吃的当然不够熨帖暖胃。遂邀刘贡父去家做客,说吃毳饭。刘贡父欣然前往,见桌上空无一物,知道被苏东坡报了一“趣”之仇。
白居易和刘禹锡这对诗人CP,也是饭桌上吃不得丁点亏的人,二人但凡约了饭局,总免不了“斗诗”,暗暗较个高下。据统计,两人你来我往,竟累计斗了百余首。不过最出名的一次斗诗,是在唐敬宗宝历二年。
彼时白居易和刘禹锡官途多舛,“同是天涯沦落人”。二人在扬州邂逅,因白居易混的档次稍高,便主动做东。酒酣耳热之际,白居易想到刘禹锡的遭遇,作下《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二人虽是初次相遇,但神交已久,宛如老熟人。因此白居易极力打抱不平,“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以为刘禹锡会委屈唧唧表示认同,一诉衷肠。但刘禹锡是谁?于是,回诗一首,其中有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老哥你听我说,我干劲十足着,我一点都不委屈,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我琢磨,后来这对CP总爱斗诗,可能就是因为第一次的相遇,刘禹锡没给白居易“面子”,回诗的意境和感情,都压了白居易一头。在白居易看来,这无疑是不讲武德的偷袭,所以后来才有频频不绝的你侬我侬以诗互动。
你看,有时人就是这么讨厌,盘个饭局,高端的,要心怀天下,要表心志,要文动华夏;私房的,要卖弄智慧,要风雅格调。愈发将普通人的饭局衬托得怎一个“俗”字了得!但话说回来,碌碌奔波的普通人,也只能无可奈何的俗。吾庐孺在《京华慷慨竹枝词》有《饭局》一首:“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
对普通人而言,或许饭桌上的恭喜发财,聊生意,聊业绩,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才是最快意的事。君子之道和而不同,饭局上,高人一桌,俗人一桌,各谈乐心事,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