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人民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家谈)

      覃正爱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了谁”“依靠谁”和“由谁评判”等核心问题,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光辉,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人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体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体是人民,其始终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文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弄清和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充分了解人民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性,创作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作品。二是要积极投身人民的现实生活实践。人民的文化需求在哪里?在人民的现实生活实践之中。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群众生动的现实生活实践是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的确,只有深入人民的现实生活实践,才能洞察人民的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真正弄清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三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这就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而放歌。

      文化支撑引领激励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文化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一是文化支撑美好生活。人既是自然的存在物,也是社会的存在物,即是说“人是文化的存在”。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生存方式出发,认为人的实践是一种“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人类自身美好生活世界的。因此,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文化是实现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现实条件。文化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追求进步的结果。二是文化引领美好生活。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离不开文化的方向引领和保驾护航。比如,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方向指引和精神动力等。三是文化激励美好生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文化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被文化所塑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谋划、推动和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价值目标。一是尊重人民的文化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文化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是文艺之母,离开了人民,文艺就会变为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就要求文化繁荣发展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惟此文化才会根深叶茂、生机勃勃。二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的综合素质。何谓文化?简单地说文化就是以文化人,不断提升人的文明开化程度和综合素质。实践证明,教育是以文化人的最好办法。在马克思看来,教育甚至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新时代坚持以文化人,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提升人民综合素质,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物质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习近平文化思想所关切的人民,不仅是指全体中国人民,还包含世界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是基于对人的价值、人的发展的文化关切,是对全球共命运、共发展的终极目标的文化预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可以这样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世界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一是有利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二是有利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各国应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在彼此尊重中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三是有利于扩大各国的文化交流,投身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伟大实践。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性问题的凸现,内在地要求各国摒弃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陈旧观念,建立广泛而稳定的全球利益联系,形成发展成果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教授)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