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仁心仁术,彰显医者情怀

今年湖南省人民医院将迎来110周年院庆,评选了首届12位“省医·名医”

      杨云龙 周瑾容

      明亮的无影灯下,你沉着冷静、一丝不苟,器械轻微的叮当声,是生命最美的协奏曲;

      产房里,妈妈的笑声,宝宝的啼哭声,是最动听的华章;

      他们奉献的是一丝温情,是最最宝贵的青春,换来的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健康拥有者的安祥;

      他们是危难之际的逆行者,是守护生命的一道光,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医生。

      今年,湖南省人民医院将迎来110周年院庆。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湖南省人民医院首届“省医·名医”诞生。他们用仁心仁术,彰显医者情怀。

      一生只做一件事,当人民的好医生

      省医·名医 吴金术

      主任医师,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 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

      60多年的从医生涯,他弯了腰身、白了头发,却让无数的生命重回人间……在湖南省人民肝胆医院的8个病区,你会经常遇到这样一位老医生。

      每个病区的疑难危重病人、重症监护室的特殊病人,他每天都要去查看一遍,每天要做2~3台大手术。

      他抱定赤子之心,坚守医学誓言,一生专注做一件事——当人民的好医生。

      他就是湖南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金术教授。

      1983年,吴金术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组建肝胆外科。从3张病床、3个人,靠胆囊切除、总胆管探查起家。当时,国内肝胆管结石病再手术率高达72%,一个病人再手术次数最多达19次。一到休息日,他就带着同事骑自行车到乡下当“代班屠夫”,在农民的猪栏边杀猪解剖,终于找到了8条入肝途径,总结出了1~3级肝管切开技术,发明了名震全球的“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术”,一举破解“肝内手术肝外做”的症结,使肝胆管结石病再手术率下降到17%。如今,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发展到拥有8个病区、300多张病床、年手术10000多台次的国内最大的省级肝胆医院。

      吴金术说:“医学永无止境,我们要做的只有攀登。”从医一甲子,他做了各类手术4万余台。他的人生轨迹,几乎定格在医院和家“两点一线”。他的家在医院附近,为的是“能最快地赶到医院”。他没有手机,不参加任何交际应酬,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但病人和学生随时可以找到他。80多岁高龄的吴金术教授,至今仍在临床第一线参加交班、查房。几十年来,他中餐都是在手术室吃工作餐。他的身影、声音,对于病人来说,是希望之光;对于学生来说,是智慧灯塔。

      他每天坚持写作3000字,已出版15部、共计1300多万字的专著。他拍摄了7万多张手术照片,制作了1000多部手术影像资料,他把这些宝贵的资料毫无保留传授给学生和各个兄弟医院、基层医院的医生。他还将所获得的奖金设立“吴金术科技奖励基金”,奖励贡献突出的中青年医生。他在生活上苦行僧般无欲无求,在工作上如千里马般奔跑不歇,他的追求与乐趣只在对技术永无止境的求索和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

      “能被病人所需要,是我最大的快乐;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是我最大的成功。”吴金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2013年7月,吴金术站上手术台近20小时。这次的病人胡女士因两次胆囊手术造成胆道损伤,门静脉、肝右动脉损伤,右肝缺血,反复出现寒战、发热、呕血、便血。这台手术用于缝合的普通丝线就用了40包,特殊的带无损伤小针的丝线用了近50包,仅用止血钳夹血管这样的动作至少上万次。吴金术带领5名手术组主力成员没有离开手术间半步,直到手术的“主体工程”接近尾声,他才被众人劝说下台休息。此时,他的双腿肿胀,眼睛严重充血。

      每次接到求助电话,吴金术就像接到指令的士兵,再累、再远、再难也没有阻挡他的脚步和救治病人生命的信念。年过八旬的吴金术,仍然奔波、忙碌在门诊、病房和手术室。他的“肝胆”医学马拉松,永不停歇,一直在路上。

      解开灵魂“枷锁”,让生命更有质量

      省医·名医 邓景贵

      一级主任医师,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特聘专家 中国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午8时30分许,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中康楼五楼康复医学科,一位70多岁的医生进入病房开始查房。他捏了捏患者的手指,敲了敲患者的手心,仔细询问患者的情况;抬起患者的双腿,弯曲、伸直,弯曲、伸直……随后,他从一个浅绿色的包里拿出一个叩诊锤,轻轻敲打患者的手臂和膝盖,接着从包里拿出一支棉签,在患者脚心划过……这位70多岁仍然坚持看门诊、查房的老医生,就是湖南省首批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一级主任医师邓景贵教授。

      康复医学是以消除和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功能缺失为目的的医学学科,与预防、临床、保健一起被列为现代医学的四大支柱。脑血管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这些神经系统疾病或许没有癌症对身体的伤害来得恐怖和凶猛,却是对人类灵魂最残忍的囚禁和闭锁。因被患者眼神中的忧伤深深刺痛,邓景贵毅然投身于康复医学事业。一晃50多年,无数束缚患者灵魂的“枷锁”被他解开。“临床医学给患者以生命,康复医学给生命以质量和尊严。”邓景贵说,这句话是他对自己多年行医、始终不渝的理念与追求的最好诠释。

      1992年,邓景贵率先开展脑血管病“抢救、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医疗模式,是湖南省脑血管病康复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在康复医学科病房,流传着患者王女士10年间在该院两度起死回生的故事。2003年,16岁姑娘小王因患病毒性脑炎在某医院抢救,被判了无法治愈的“死刑”。经人推介,小王的父母把昏迷不醒的她抬进了邓景贵的诊室,却因家里贫穷无法缴足医药费。邓景贵组织医护人员制定康复方案,精心医治,并带头与医院、社会各方献爱心,筹集8万多元善款解了患者的燃眉之急。历经半年,小王的病情日见好转,能说话,能走路,出院后结婚生子,日子越过越好。2013年9月,小王遭遇车祸,严重的脑外伤让她再次陷入昏迷,她的母亲立即把她转院到了邓景贵的病房。邓景贵为其采取“抢救、治疗、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康复,小王的病情大有好转。出院时,母亲对小王说:“孩子,邓医生两次救了你的命,你要活得好模好样报答他。”

      在5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邓景贵一直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发表医学论文50多篇,主编著作3部,副主编著作1部,主审著作1部,参编著作7部,参编专家共识1项;获得省级、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5项。

      巨大的成就,让邓景贵在全国的康复医学领域名声远扬。身兼专业领域多项学术职务的他深感“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他从不吝啬将自己多年的康复学经验分享给康复领域的同行和年轻的“后来者”。70多岁的他定期下基层进行会诊、授课,积极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新“大康复”医疗模式。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湖南乃至整个中国的康复事业都能蓬勃发展,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为了这个目标,已过退休年龄的邓景贵断然拒绝了外院、外省百万年薪的聘请,坚持留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他说,他要继续用大爱和医术为康复患者带来灵魂深处的温暖。

      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急诊“女超人”

      省医·名医 韩小彤

      主任医师,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兼呼吸治疗专科主任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所在大楼的地下三层有一间小房子,里面摆放着一张床,铺着淡蓝色的床单,简单、素雅,这是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兼呼吸治疗专科主任韩小彤工作到深夜时休息的地方。她说:“急诊科是救死扶伤的最前哨,每天都在上演着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用生命守护生命。”

      说起韩小彤,同事们都赞不绝口:“韩小彤姐姐是急诊专业的大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科室医护人员要求近乎苛刻:努力到无能为力!她对教学科研抓得很紧,科室里的医师每周都有文献翻译与汇报的任务。唯有点赞!”

      这些年来,韩小彤带领她的团队在救死扶伤的战场上,创造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医学奇迹。其中,最让人难忘的是2018年1月2日上午,一名57岁的尿毒症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倒在急诊科门口。韩小彤带领急诊团队,迅速对患者进行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30分钟过去了,患者心跳仍未恢复,韩小彤立即指示启动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但患者心跳恢复不到10分钟,又再次停跳。在患者没有心跳的情况下,她采取了超常规的治疗方法,边心脏按压,边对患者进行床旁透析,60分钟过去了,120分钟过去了,患者心跳仍未恢复。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心脏停跳如果超过4分钟就容易造成脑组织永久性损害,甚至导致死亡。患者已两个小时没有复苏的迹象,还要不要继续抢救?韩小彤没有放弃,就在持续心脏按压204分钟后,患者奇迹般出现了心跳波形,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然而,说到这次抢救,韩小彤非常低调:“对于急诊科医生来说,拯救生命绝不放弃是使命和天职。”不抛弃,不放弃,即使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努力到无能为力”是韩小彤的执念。

      2020年新冠肆虐,作为省卫生健康委组建的省级专家组成员,韩小彤入娄底、赴邵阳,“到最危重处去,救最危重的人”,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她24小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和各项参数,最长曾连续36小时工作不曾合眼,8小时穿着隔离服守候在患者床旁。由于过度劳累,她不慎摔伤造成胸椎骨折,即便在卧床治疗之时,她也在床头架起手机,线上和大家讨论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韩小彤带领团队完成了省内首例VA转VV的手术以及省内首例带管病人换管换膜的高难度操作。她用87天的坚守,把患者从死亡线上一次次拉回来。

      在急诊战线的奋战中,韩小彤不断升华临床经验,撰写出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著和论文。她说:“在抢救危急病人的战斗中,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一定要有克敌制胜的法宝,对技术精益求精是我追求的目标。”为此,她组建了湖南省第一家呼吸治疗专科,在国内率先创立了呼吸治疗培训基地,为全国培养了数千名专业的呼吸治疗师;还带领急诊科团队与相关科室合作创建了湖南省第一家国家级认证的“胸痛中心”和“国家胸痛中心示范基地”。

      在近乎苛刻的要求下,她的团队迅速成长为“训练有素、随时迎战、能战能胜”的“特种兵”。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奔赴湖南娄底、湖北黄冈、上海等地支援当地抗疫,参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帮助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渡过一道道生命难关。

      韩小彤坦言:“我将怀揣感恩之心,继续在医疗事业上孜孜以求,带领急诊团队攻坚克难,做一个人民的医生,做人民群众生命的守护神!”

      不怕“冷门”,29载初心不改的儿童守护神

      省医·名医 钟礼立

      主任医师,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兼呼吸免疫科主任

      “孩子多重?食欲还好吗?”“什么时段咳得最厉害,白天还是早晚?有没有喘息?”“长过湿疹吗?有呛咳史吗?”“查过支原体吗?”“家里有人得过结核病吗?”……面对每一个患儿,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兼呼吸免疫科主任钟礼立教授都会详细地询问患儿家长。在询问的过程中,她时不时地抚摸、夸奖孩子“宝宝好乖、真棒”。一上午时间,4个多小时的门诊,钟礼立仅喝了几口水,厕所都没上……

      一直以来,儿科医生是“冷门”专业,因儿童年龄小、沟通难,工作繁琐细致,忙碌却待遇相对较差,一般医学院毕业生都不愿去。但钟礼立喜欢孩子,学医开始就立志做孩子生命的保护神。从1993年大学毕业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她一干便是29年。

      “让更多的患儿摆脱病痛的折磨,这是我的使命。”钟礼立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一大“杀手”,钟礼立连续10年组织省内多地的市级医院,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进行监测,对痉挛性咳嗽的病原学开展多中心研究,为湖南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流行状况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2004年,她在省内率先开展小儿纤支镜技术,并放置省内第一例气管硅酮支架,成为三湘小儿纤支镜第一人。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呼吸内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钟礼立组建了湖南省儿科医师协会内镜学组,帮扶省内近40家单位建立儿童支气管镜室。近30年来,钟礼立接诊了20多万名患儿,超5万名患儿痊愈走出病房。

      为了进一步规范儿童哮喘的诊治,钟礼立作为湖南儿童呼吸学组组长,组织湖南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体系建设,借助儿童哮喘标准化病历系统培训儿童哮喘专职医护人员近600名,同时借助病历系统进行质量控制,帮助患儿家庭管理,大大提升了我省儿童哮喘的诊治能力。

      “一个医生,在患者危急关头要有担当。”这是钟礼立常说的一句话。2018年春节,一名重症气管插管患儿的妈妈找到钟礼立,恳求将辗转多家医院的孩子转到她负责的普通病房。这名患儿因患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后一直在重症监护室,8个月了体重只有4.3公斤,病情危重,孩子的妈妈希望能在普通病房陪孩子度过他生命中第一个也极有可能是最后一个春节。整个春节期间,钟礼立每天守在病房,准备回家的医务人员也都退票留了下来。通过努力,在奋战了7天168个小时后,患儿成功地撤除了呼吸机。2019年春节,钟礼立收到了小朋友的帅照和祝福。

      正是这份热爱与初心,让钟礼立成为了患儿和家属眼中的“天使妈妈”。

      让“介入湘军” 持续飞跃

      省医·名医 向华

      主任医师,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 湖南省急救中心主任 湖南省临床介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从2003年3个医生起家到152人的医护团队,从附属于放射科到独成体系,并在全省“孵化”一支上千人的专业队伍,他用十余年的时间,凭着对介入的热爱与执着,将一个学科从一颗种子培育成了一个响亮的品牌——“介入湘军”。他,就是湖南省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介入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向华。

      “一根导丝系着生死,越过黑暗的险滩、任射线侵袭,永远不说放弃……”2014年,承载介入学科交流最高平台的“第十一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由湖南省人民医院承办。会场上,原创歌曲《铅衣》中的歌词谱写出同行人的心声,随后播放的微电影《深度介入》更是拨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弦。歌曲和微电影的策划人正是向华,懂艺术、能走心的向华用艺术的手段,让大家了解介入、了解介入人。这一年,是他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深耕介入学的第10个年头。

      “介入能解决病人很多的问题,这么好的技术,不应该老是待字闺中,应该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上。”这样的初衷支撑着向华度过了学科起步最艰难的时期。他和团队抓住一切机会,为不同病种量体裁衣,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努力让每一个接受了介入治疗的病人都有“惊喜”。从当时仅能治疗数种疾病,到现在无论血管性疾病,还是肝癌、肺癌、胆管癌、胰腺癌等各种中晚期肿瘤,介入“无微不至”“无孔不入”,他们的技术水平均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已达国际水平,填补了多项空白,挽救了不少生命。介入科也再次扩容,拥有全国最为先进的介入复合手术部,年手术量5000多台次,年出院3000余人次,成为省级重点专科。

      向华办公室墙上悬挂着一幅“和谐”书法作品,作者是新疆克拉玛依油田退休职工蔡先生。2004年,蔡先生患上肝癌,跑遍全国多家医院都被告知,肿瘤已经有5厘米大且长在肝门,已无手术机会。绝望之下的蔡先生来到湖南找到向华,这一找便结下一段不解之缘。之后的十余年间,蔡先生一直接受介入治疗,2012年他挥笔写下“和谐”两个大字赠与救命恩人向华,以纪念“微创介入创奇迹,八年抗癌获重生”。2015年3月,是蔡先生带瘤生存的第11个年头,老蔡最后病危时身体极其虚弱不能上飞机,执意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回到给他新生命的湖南省人民医院,握着他熟悉的医护人员的手平静地离开人世。

      向华在国内率先提出“出血中心”这一概念,牵头成立中国出血中心联盟、国际出血联盟、中国县域医院出血中心联盟,举办五届中国出血大会,发布多个出血专业领域专家共识和急救流程,使“出血中心”建设成燎原之势,逐渐成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五大中心”之外,急救体系建设中备受瞩目的创新性举措。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己的学科做大做强了,还要去带动基层的医院。”作为湖南省属最大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向华没有忘记肩上的使命和责任。10余年间,湖南省人民医院就像一个巨大的人才孵化器,通过进修、轮训、跟班、指导等形式传、帮、带、引,为全省培育介入及相关医护技专业人员“正规军”2000余人。这些人活跃在各地各级医疗机构的介入一线前沿,成为“介入湘军”庞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介入湘军”已经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代表湖南省从事介入医学的整个团队。“目前,介入医生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未来,我们将拥有更多医生为病人造福。”向华说。

      让疤痕原位复活的“魔法师”

      省医·名医 谭军

      主任医师,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与激光美容科、烧伤科主任 湖南省医疗美容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下午3时许,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与激光美容科、烧伤科,近百名病友正在候诊,大多是从全国各地来找谭军主任看诊、做手术的。“上午做了13台手术,下午还有20多台手术在排队,3时30分就要进手术室了,我们就快言快语吧。”看着眼前这位帅气却戴着卡哇伊手术帽的医生,很难将他与国际知名的疤痕修复专家联系在一起。  

      疤痕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传统的疤痕修复是以重建功能为主的疤痕修复,并不兼顾疤痕修复带来的美容问题。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与激光美容科、烧伤科主任谭军看来,疤痕修复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为此,他原创性发明了疤痕再生治疗技术,解决了疤痕修复的世界性医学难题,提出了以激光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的疤痕联合治疗概念和原位再生修复概念,在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原创性贡献,极大地推动了激光技术在整形外科、烧伤外科、美容外科的应用,造福了广大病友。谭军的成就和影响,让他成为了医美届的“传说”,就连欧美医生都尊称他为“Dr.Scar”。

      “疤痕是很令人困惑的一件事情,我做烧伤整形医生近30年,在临床中发现,移植的皮肤即便‘活了’,也仿佛是在新衣服上打了一个‘补丁’,不好看、不协调,同时皮瓣移植也是对供区皮肤的损害,为了修复一个疤痕而不得不增加更多的疤痕。所以,有了激光加上皮肤的原位再生技术,感觉面前闪出一丝光亮。我把这些理念、经验和做法编写成书,出版了《激光-皮肤再生美容》《激光-皮肤再生修复疤痕》,把技术向全世界推广,让更多病人受益。”谭军说。

      激光皮肤原位再生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疗效最可预期的一种治疗方法,利用疤痕残存的皮肤组织中的干细胞并用激光去激活,然后提供专业科学的创面护理,让它原位再生修复。这种修复既能实现疤痕“修复”,又能避免其他“副损伤”。

      激光对于疤痕的修复,国外传统理论认为嫩肤和疤痕修复都是“重塑”。谭军改变了这个观点,他和团队开展了很多基础研究,证明这个过程是一个“再生”过程,而不是一个重塑过程。“我们的研究证实疤痕里面残留有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具备再生能力。也就是说,疤痕不是‘垃圾’,还可以变成‘宝贝’。我们因此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早期治疗、联合治疗。”谭军说,国内外同行说他在疤痕这个“麻袋”上绣花,他希望能给病友的“美”好生活锦上添花。

      让“发动机”欢快运转

      省医·名医 郑昭芬

      主任医师,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有高血压、糖尿病吗?平时抽烟吗?这次是什么时候发病的?”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主任郑昭芬教授带领团队来到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床边,进行仔细问诊以及体格检查。他说,给病人治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有整体全局观念。

      郑昭芬算是湖南省从事心脏介入手术的第一批先行者了。早在1996年,全国能独立开展冠脉支架的医院微乎其微,郑昭芬就和同事独立成功进行了湖南省首例冠脉支架手术。

      “心脏好比一个人的发动机,冠状动脉血管如同输送汽油的管道,管道堵塞了,汽油不能输送到发动机,就会转速慢甚至停止工作。冠脉介入治疗,就是放开堵塞的油路,让发动机再次欢快地运转起来。”据郑昭芬介绍,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等都可以通过介入得到治疗。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支架术能大幅度降低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虽然也能打通部分患者堵塞的血管,但发病超过3小时后效果较差,总体治疗效果不如急诊冠脉支架术。

      有人将心脏介入手术称为“在针尖上跳舞的手术”,实施过过万例心脏介入手术的郑昭芬深深明白“针尖上舞蹈”的个中滋味。他说,风险固然大,但术前集体讨论、做好紧急预案、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术中精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可把安全阀门往前移,从而化解风险。

      在郑昭芬的带领下,心脏介入诊断和治疗已成为该科的优势领域,常规开展目前国内外所能开展的各项介入技术,介入手术难度、介入治疗成功率均处国内先进水平。

      2017年,他带领团队成立的胸痛中心为湖南省第一家通过国家级认证,当年就救治急性心肌梗死727人,住院死亡率0.96%,远低于国际和国内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率。

      “用善良平和敬佑生命,这是我从医的初心。”郑昭芬说,给病人诊治时,要将病人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光看检查报告单上的数据,才能发现报告单背后隐藏的疾病本质;同时,需要给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他认为,认真的病情了解、仔细的体格检查以及辩证的逻辑思维,才能有效破译疑难病症密码,更好地造福患者。

      愿人人都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

      省医·名医 王华

      主任医师,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兼眼视光中心主任

      走进湖南省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近百名患者及家属正在候诊,其中不少是“娃娃脸”。“我所有的时间都和如何治疗近视有关,基本上没有在晚上12时之前睡过觉。”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兼眼视光中心主任王华说,患者重见光明或重获清晰世界的喜悦,对于医生来说是一种强力的幸福感。

      “1995年我开始专注于近视眼手术,从此与这一行结下了不解之缘。”王华说。20世纪90年代,准分子激光手术在湖南省内刚刚起步,这个方向仍在质疑和踌躇中发展着,王华却预判到了这个方向发展潜力之大。他大胆担起了这个方向的探路人,不断摸索、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安全疗效……

      “不同的手术方式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适合不同的个体,安全、精准、微创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方向。”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激光治疗近视的专家之一,王华先后在湖南开展第一例LASIK手术和第一例I-CLV4c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30多年行医生涯中,他掌握了准分子激光、飞秒激光、ICL晶体植入手术等先进技术,为近10万名患者进行了近视眼手术。

      患者从各地奔赴而来,为减少上厕所次数、多看几位患者,王华就尽量少喝水,将原来一周两次的手术日改成了一周三次。白天的时间,他被手术、门诊、讲学等各项工作占领,晚上还要争分抢秒备课、浏览学习世界各地关于近视的最先进的技术方法。无论是门诊还是手术,或是研究新技术,王华都注重“一切从患者的需求出发”。

      2008年,在王华引领下,湖南省人民医院成立专业化的眼视光医学中心。如今,该中心已发展成集眼视光医疗、科研、教学、眼保健、防盲治盲于一体的多功能眼视光医学中心,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团队和国内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全面提供儿童斜弱视视觉康复、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近视眼屈光手术以及老视等视觉康复全方位服务。

      对于近视防控,王华认为这是一场“需要群防群控的长久战争。为此,他将自己未来的工作重心从治疗近视转移到如何预防和保护双眼这项工程当中来。

      2019年,湖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指导中心正式成立,挂靠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王华任该中心主任,他希望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起湖南省、市、县三级近视防控网络体系,致力于实现“早预防,控加深,防并发症”的近视防治目标,促进湖南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

      “科普先行,我们深入到各所中小学校,用视频、科普剧等形式开展近视防治宣讲,一年不少于30次。下一步,我们要对近视高发地区实行针对性的指导,用三级防控策略,遏制住近视高发的势头。”王华如此规划。

      王华说,作为眼科医生,他最大的心愿是“人人都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

      镜孔看世界,微创有乾坤

      省医·名医 尹新民

      主任医师,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主任 湖南省普外微创重点学科主任,湖南省普外腹腔镜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经全国117个学科的186名学科带头人推荐、审核及社会公示,入选第五届人民名医卓越建树榜单的有:尹新民……”8月16日10时许,电脑屏幕里主持人的话语刚落下,医护人员和患者便纷纷竖起大拇指,为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主任尹新民点赞。

      与别的科室有所不同,肝胆胰微创外科的走廊两旁挂满了照片、奖牌和锦旗,这是全国各地患者对尹新民2万多台手术的见证和感谢。

      “我是2001年主动申请从普外科调到微创外科工作的,从此与微创结缘,一干就是20多年。”实践、探索、思考、总结,尹新民的身上有着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他说:“除了肝移植,在肝胆胰手术领域,微创技术已经无‘微’不至,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也早已是常规手术。”

      2009年,尹新民率先提出“两步分层法快速切肝技术”流程,并在全国推广,至今方兴未艾。2010年,他率先开展了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是我国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先行者及主要推广者。他拓展了Ⅳ肝门胆管癌腔镜根治术和多次胆道手术后腔镜再手术、复杂肝胆管结石腔镜等多项高难度腔镜微创技术,实现了肝胆胰手术微创率98%以上。一些以前需要“开肠破肚”的手术,如今只需在肚子“打洞”就能完成。尹新民也因此获得第三届、第五届“国之名医”荣誉称号和我国腔镜发展30周年特别贡献奖。

      “先进的技术只有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才能造福更多的患者。”手术口子开小了,对医生要求却高了。为了推广腹腔镜技术,尹新民团队2019年创立了国内最大的腹腔镜肝胆胰微创手术直播平台,面向全世界免费直播微创手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独门绝学”“看家本领”传道肝胆外科同仁,至今累计开展近300台次直播,观看人数近76万人次,覆盖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湖南肝胆微创外科的品牌影响力辐射全球。

      看门诊、做手术、带学生、开直播,还要奔波于国际国内的学术大会讲学交流,尹新民手机里的“航旅纵横”显示:近5年,他去了41个城市,乘坐了288次航班,里程达332301公里。“微创技术推广普及得更好,受益的病人就越多。”正是这样的信念,让尹新民马不停蹄,不知疲倦。

      每天工作时间12小时以上,尹新民还是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随着知名度越来越大,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同行推荐过来的疑难、复杂病人越来越多,尹新民的生活里除了工作,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8时上班,他7时就到了病房;手术做晚了,办公室沙发上躺一躺,天亮起来接着上班。他曾一天连续17小时手术,最多的一天连续做了13台手术,这个纪录在省人民医院至今未被打破。

      同事们叫他“365天时时在线的工作狂”,尹新民却说:“病人耽搁不起!”

      镜孔看世界,微创有乾坤。尹新民说:“微创不是目的,我的奋斗目标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能够在我们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通过最小的创伤重获新生,这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为普通百姓解后“股”之忧

      省医·名医 黄忠诚

      主任医师,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科顾问 湖南省肛肠疾病诊疗中心主任 湖南省肛肠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中国便秘研究杰出贡献奖,2018中国-东盟胃肠肛门外科学术峰会·现场手术展示大师奖,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卓越贡献奖……走进湖南省人民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科顾问黄忠诚教授的办公室,你会惊呆于墙上的各种荣誉证书以及桌子上、柜子里的专业书籍。

      痔疮、便秘、肛周脓肿、结直肠癌……肛肠疾病是老百姓发病率很高的难言之隐。因此,要说医院里最容易让病人产生抗拒的科室是哪个,结直肠肛门外科一定榜上有名。它不仅是与“屎尿屁”打交道的地方,更是与患者隐私部位打交道的地方。

      久坐办公室,25岁小姑娘痔疮大出血;不喜欢吃蔬菜,七旬老太一周便秘;加班疲劳又暴饮暴食,小伙子肛周脓肿不得不就医……在大家看来,结直肠肛门外科医生干的都是又脏又累又臭又尴尬的活,黄忠诚却乐此不疲。

      通过40年的临床积累,他擅长普外科疑难杂症及胃、结直肠肛门疾病的诊治;在顽固性便秘合并成人巨结肠,各种复杂性痔、肛瘘等疾病诊治方面潜心研究20余年;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ISR)肛门功能的保护、腹部无切口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晚期结直肠癌联合脏器根治性切除术等独具特色,临床效果和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保护,受到了患者及家属、同行的认可。

      黄忠诚发起并主持编纂了“慢性便秘围手术期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不仅包含慢性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等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还有微生态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的相关内容,尤其关注外科手术在慢性便秘治疗方面的新突破。该共识旨在规范慢性便秘围手术期处理流程,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一解患者的后“股”之忧。

      “能够帮助患者解决病痛,得到患者的肯定和赞赏,是这份职业给予我的成就感。”黄忠诚的话语道出了所有结直肠肛门外科医生的心声。

      以“镜”治动,更早重返运动

      省医·名医 王靖

      主任医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主任 湖南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副院长

      “手臂举高到这个位置,肩膀痛吗?把左手放到右边肩膀上,感觉怎样?肩膀再往上抬高一点……”上午11时许,湖南省人民医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门诊,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主任王靖正在为一名20多岁的帅小伙做检查,他抓着小伙的双手上下、左右做各种动作,然后对着小伙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反复查看。诊室门外,还有近10名患者排队等候王靖的看诊。

      “你才24岁,这么年轻就有了肩袖损伤,我不建议你做手术,先做做肩肘运动康复吧。”随后,王靖团队为小伙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康复计划,指导他进行康复训练。

      随着各种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全民健身运动的火爆,爱好体育锻炼的中青年人由于方法不当导致运动损伤的情况越来越多见。为推动湖南肩关节疾病诊疗、康复的规范化、精准化,提高湖南肩关节疾病诊疗、康复的整体水平,王靖带领团队进行了积极探索。

      2016年3月,王靖团队创立省内第一个肩痛门诊,经过几年的发展,不仅在省内率先开展肩袖缝合、盂唇修补等常规手术,还在省内率先开展了镜下冈盂骨折复位固定、镜下Bristow-Latarjet手术、上关节囊重建、反肩置换等复杂手术,带动了湖南肩肘运动医学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如今,肩关节镜手术已成为湖南省人民医院一项特色和优势项目,为医院运动医学学科创新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创新至简,功能至上。我们的治疗不是救命,主要是以简单的技术、最小的创伤,实现最大的运动功能恢复,使病人更早地重返运动。”王靖说,关节镜是一门技术,一种治疗手段和先进工具;运动医学是一门学科,有理论体系,主张微创手术、非手术与运动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与理念,以无创或最小创伤达到最大疗效和最佳功能恢复,使患者尽可能早地回归运动。

      “我们在省内开创性地推出医护康一体的模式,希望将更规范的诊疗、康复方法、更优的手术技艺、更先进的理念带给患者。”王靖说。

      拯救“喘不上”气的肺

      省医·名医 朱黎明

      主任医师,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四病区主任

      近日的一个下午,2时许,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门口,一位50多岁的女士骑着一辆单车飞奔而来。“快,把栏杆升起来,那是呼吸内科的朱主任和她的救命单车,她肯定是赶着去救人。”随着保安的话语声,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四病区主任朱黎明教授赶到病房,迅速戴上手套,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并指挥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几分钟后,患者的意识逐渐恢复,抢救成功!

      人可以一日不吃不喝,却不可片刻不呼吸,生命就在呼吸间,争分夺秒是关键。呼吸内科救治的病种多,加上急诊和各个科室的会诊,朱黎明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为了赢得时间抢救病人,她骑着一辆单车飞奔于医院各个楼栋间。这辆陪伴了她14年的“救命单车”,成了朱黎明独特的标志物。

      “我已经很多年没回家过年了,90多岁的老母亲也丢给姐姐在照顾。”朱黎明说。2019年,她的母亲因病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4个多月,朱黎明却因为工作繁忙没请过一天假。本想2020年春节回家陪陪母亲,不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了。作为新冠肺炎救治组专家和会诊专家,朱黎明24小时待命,不仅要保证科室病人的安全,兼任24小时全院会诊,还要在互联网医院接诊网上就诊患者,挤出时间在各种媒体上为民众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知识的科普宣教,常常工作到次日凌晨2时。

      作为湖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朱黎明深耕呼吸病学多年。2012年,她带领团队成立省内首个挂牌的呼吸康复治疗室,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也成为全国最早开展呼吸康复的医院之一。10年来,朱黎明带领呼吸康复团队先后开展了6分钟步行试验、运动心肺功能评估、呼吸肌肌力测定、呼吸控制等呼吸康复新技术项目30余项,为患者提供准确评估及个体化呼吸康复方案。2020年,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呼吸康复分会成立,朱黎明当选主任委员,2021年她又担任湖南省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近年来,朱黎明团队在呼吸康复科研方面硕果累累,主持完成相关在研课题2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及SCI论文70余篇,获得湖南省医学科技奖3项。她每年通过举办呼吸康复国家继续教育培训班,在全国各类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讲座,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呼吸康复人才。

      “希望通过呼吸康复技术的推广普及和民众的健康宣教,让更多患者了解呼吸康复、知道呼吸康复、受益于呼吸康复。”朱黎明说。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