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新项目、新企业、新产品接连落地、投产和面世,助力长沙汽车零部件产业持续强链补链

“小而美”企业补强大产业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博大科工汽车轻量化精密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已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超20亿元。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通讯员 邓霞林 摄影报道   博大科工汽车轻量化精密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已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超20亿元。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通讯员 邓霞林 摄影报道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伍玲

      去年12月以来,长沙汽车产业喜事连连:2022年12月15日,大陆集团长沙工厂正式启用;长沙比亚迪2022年产值实现672亿元,同比增长55%,成为全省首个年产值过600亿元的汽车企业;2022年12月,博大科工汽车轻量化精密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正式投产;2023年1月,湖南嘉迪汽车零部件二期项目开工奠基……

      比起整车企业,长沙汽车零部件企业过去一年的活跃度明显更高,“小而美”的新项目、新企业、新产品接连落地、投产和面世,助力长沙汽车零部件产业持续强链补链。 

      本地企业发新芽

      汽车产业是长沙千亿产业中的“新秀”,直到2017年底年产值才破千亿元。那时,整车企业高歌猛进,汽车零部件企业也赚得盆满钵满。

      长沙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博世长沙、索恩格汽车、住友橡胶、中信戴卡、磐吉奥都是行业的领军企业,不少更是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繁荣之下,一个不可忽略的现实是,与国内一些汽车重镇、零部件巨头相比,长沙汽车产业的本地配套率并不高,多数零部件企业规模不大,而且一些重要环节缺乏相应的企业补强。

      从近两年的招商引资可见长沙汽车产业培育发展的重点。长沙瞄准产业链断链、弱链环节引新企,或培育本地企业“发新芽”,进行二次投资、三次投资。

      长沙经开区是汽车产业集聚区之一,索恩格汽车是园区的亩均税收领跑企业。一期、二期项目的生产车间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去年,索恩格汽车计划在二期项目的空余用地上建设三期项目,建设新能源高压电机的研发及测试中心。

      索恩格汽车总裁孙国忠介绍,该中心未来将成为索恩格集团的全球电动系统及产品的技术研发中心、试制中心和性能测试中心,有望填补长沙在新能源高压领域的空白。

      浏阳经开区拥有优质汽车零部件企业已逾30家,成为湖南最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地。奠定这个地位的,是华域视觉、博大科工、嘉迪汽车等汽车零部件企业,他们均二次“情定”园区。

      去年8月,华域视觉在入园4年后,又将光学基地项目落子浏阳经开区,将建造整个华视集团的光学生产和测试基地,打造华中地区的产业联动圈,计划在2024年投入使用。

      今年1月,湖南嘉迪汽车零部件二期项目开工奠基,将打造集模具制造、注塑、喷涂、镭雕以及产品组装等全产业链为一体,全面融合汽车内外饰零部件制造工艺的高水平、高效益生产基地。

      挺进新能源领域

      长沙汽车产业的未来和机遇在哪?业界的共识是:新能源汽车。

      从数据也可见新能源汽车对零部件企业的吸引力。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统计,2022年全国汽车累计销量2054.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567.4 万辆,同比净增268.7万辆,翻了近一番。

      对此,长沙园区、产业界有着清醒的认识:要抢抓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机遇,坚持创新引领,挺进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力拓展市场,不断扩大产能、提升产出。

      博大科工汽车轻量化精密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目前已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超20亿元,年创利税将超2亿元。

      此前,博大科工主要生产面向传统燃油车的压铸件,新项目正是奔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来,将帮助博大科工将主要产能切换至新能源汽车赛道。

      “全面达产后生产线将超过100条,每年可生产4000万件轻量化精密零部件。”博大科工副总经理刘永东介绍,博大科工主要客户有比亚迪、大众、博世、索恩格、电装、法雷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也吸引了蓝思科技、索恩格汽车等企业试水尝鲜、跨界发展。

      早在2015年,在消费电子领域深耕多年的蓝思科技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生产中控屏、仪表盘组件、B柱组件、新型汽车玻璃、充电桩等。

      如今,这一项目已在蓝思科技黄花基地实现量产。通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瞻布局,蓝思科技有望在汽车电子领域再造一个“蓝思科技”。

      新产品填补空白

      1月10日,启泰传感董事长王国秋在社交媒体上“非正式”地发布了一则喜讯:启泰传感用于汽车上的三大传感器——空调传感器、车身稳定传感器和高压共轨传感器全部开发完毕。

      2019年,启泰传感第一条压力传感芯片量产线面世时,就曾引发行业轰动,更一举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如今新传感器产品的成功研制,也让王国秋踌躇满志,有了新计划。

      “我们正在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谋划建设第二条压力传感器生产线。”王国秋说,一辆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和车身稳定系统至少需要6个压力传感器,市场比工程机械更为广阔,预计新的生产线2年后建成。

      对长沙汽车零部件产业来说,汽车传感器也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将补齐汽车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传感器上的这块拼图。

      去年12月15日,大陆集团长沙工厂的正式启用,也给长沙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大陆集团长沙工厂投资逾5亿元,投资额并不算大,但量产的产品让人耳目一新,主要以各类智能座舱产品为主,包括数字化仪表、中控屏、多联屏和抬头显示器(HUD)等,而上述产品正是当前各类新能源汽车的标配。

      记者在大陆集团长沙工厂看到,各类人机协作生产线、AGV小车成为生产、物流配送的主力军。CG3车间为万级洁净车间,主要生产显示屏模组,已规划9条生产线。

      如今,长沙汽车零部件企业正与整车企业同频共振,让产业实力更强、产业生态更完善。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