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特别报道(06)

返回版面

走,赶集去

春天的活力在长沙传统集市里散发

  •   每当日期逢2和6,雨花区万科魅力之城附近的一片空地就成了热闹的集市。   每当日期逢2和6,雨花区万科魅力之城附近的一片空地就成了热闹的集市。
  •   硕士研究生摊主吉康平正忙着将辣椒苗搬下车。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 摄   硕士研究生摊主吉康平正忙着将辣椒苗搬下车。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  

      一日三餐,市井烟火。一座城市的菜场、集市总是最抚凡人心,它们既能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反映着这座城市的温情和包容。如今在长沙,不只是大型商场正以新业态、新场景激发商圈活力,城市中的众多传统集市也再度迎来旺盛的生命力。赶集,变成这个春天不少城里人的新时尚。

      卖草莓的大姐早上4时起床占位子

      “今早刚摘的新鲜草莓,25元一斤,走过路过别错过!”“砂糖橘好吃又便宜,来试味咯!”3月12日,在雨花区万科魅力之城附近的一片空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各种叫卖声、讨价声此起彼伏,一派红火热闹的景象。每当日期逢2和6,这片空地就成了固定的集市。

      跟随人群往前挪步,记者注意到,集市内不仅有常见的农副产品、水果蔬菜、服饰衣帽等,特色小吃和各类日用百货也一应俱全,令人目不暇接。“都是自家散养的鸡,买鸡蛋绝对放心!”“来看看衣服鞋子咯?可以试穿,有镜子。”不时有摊贩向记者推销自家的商品。

      大多数摊贩都是“到处赶场”。“今天去这个集市,明天去那个集市,有些老集市在长沙郊外,这个集市就在小区马路边,都有三四年了。”集市里卖草莓的卢大姐告诉记者,她的草莓园在望城月亮岛,从城北到城南,为了赶上这个集市,她早上4时就起床,从大棚里摘好草莓后驱车来这占位子。

      集市里的位置基本固定,但也有一些临时位置需要赶早,先到先得。“选位子后交钱给管理方,来一次交一次是30元;也有按月缴费的,每月两三百元就能固定位置。”卢大姐说。据悉,集市管理方租下了这片空地,报批后再分租出去,因此管理人员会负责维护秩序,待到中午集市散场后,再负责将空地打扫清理干净。

      在一处售卖鲜花和盆栽的小摊前,摊主刘永华忙着为顾客介绍花卉养护小知识。“为了占个好位子,我一早就往集市赶,今天是周日,赶集的人蛮多,生意不错。”她笑着说,逢赶集的日子,花店就请家里人帮忙打理,自己带着鲜花出来摆摊,“生意好的时候,一上午一场集能卖出一千多元哩!”

      学农的研究生吆喝卖辣椒苗

      “小吉来啦,我上次辣椒种子买少了,专门等到今天再来买点!”“要得要得,感谢支持!”集市上,讲着一口地道流利的长沙话、正熟稔地介绍蔬菜价格的小伙子,是去年刚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吉康平。1996年出生的他是上海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吉”。

      12日这天,他早上6时赶到,在集市管理处报备并交了摊位费后,便老练地张罗起摊位。他的摊位上有番茄、苦瓜、丝瓜、辣椒、水果黄瓜等各种秧苗,其中辣椒苗的种类就有螺丝椒、线椒等五六种。

      小吉告诉记者,普通辣椒的种子25元一包,种出来的辣椒售价只有5到6元一斤,而他的辣椒种子是150元一包,也可以零卖,“这个种子是我们在学校一起参与研发的,种出来的辣椒吃起来又香又软”。

      早在本科期间,他就已经走进学校周边的集市,开启了自己的卖菜之路。“我们上课需要种出一定数量的菜,取一部分当样本进行研究和学习。但每次会剩下大部分蔬菜,我们可以自己带回家。我一个人在长沙吃不了太多,就想着把多的菜卖出去,也能赚取一些生活费。最开始别说吆喝了,连话都听不懂。现在用长沙话跟大家打交道完全没问题。”他笑着说。

      小吉表示,如今在长沙县浔龙河他们有一块蔬菜基地,平日里他会到基地提供技术指导,也帮忙销售。自己还有个固定门店在农大附近,但只要遇上赶集的日子他就会到处跑一跑,“现在是春天,集市上秧苗卖得比较多,到后面就卖蔬菜,只要肯努力,一年到头都有活干”。

      赶集的“Z世代”爱上浓浓烟火气

      “几乎没有人能空着手走出集市。”这句评价丝毫不夸张,除了中老年人赶集,年轻人也开始跻身赶集爱好者之列。在“Z世代”眼中,打卡、逛吃,拍视频、写攻略,赶集俨然成了一种新时尚。大家有时并不抱有明确的购买目的,只是倾向于体验不一样的休闲娱乐活动。

      “很有小时候赶集的感觉,不仅能在这买到很多平常见不到的小玩意,还有正宗的农家菜。”前来赶集的年轻人张晓楠表示,在这个充满柴米油盐的集市里,她感受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忱。

      除了当地居民,红红火火的集市也吸引了不少周边住户光顾。家住中南家园的杨欣雅就常常开车来这里购买新鲜的蔬菜和猪肉:“超市里有些是大棚菜,来赶集可以挑选新鲜的蔬菜水果,偶尔能砍砍价,有时候也蛮有味的。”

      小小的集市,浓缩着一座城市的文化与烟火气。据不完全统计,类似的传统集市长沙还有很多,如青竹湖逢1赶集,平阳逢2逢6赶集,望城黄花塘、王家湾桃花村逢4赶集,桥驿镇杨桥逢5赶集……它们大多以数字为信号,成为当地定期买卖货物的市场,伴着一股浓浓的乡情。

      然而,热闹背后,规范的管理和公平的交易仍是集市维持长久发展的根本所在。与超市标准化产品不同,大部分传统集市没有统一的严格标准,因此难免导致部分市民“踩雷”。张晓楠就告诉记者,自己曾买到“10块钱3个的海南椰子”,在摊主“包甜”的承诺里将椰子扛回家后,“都是酸的,变质了,如果是家门口的超市还能找上门去,但集市一散就找不到了。”

      作为一种门槛低、体验强、流动性强的卖场形态,逛集市已经成为市民休闲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场景消费”时代的到来,期待接下来长沙各地的传统集市也能与时俱进,不仅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商品和优质的消费体验,也为城市烟火气复苏带来更多创新实践。

      “探春”系列报道之②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