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聚焦强科技支撑 赋能强省会战略(奋力强省会 喜迎二十大)

      管志利

      2022年随着《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印发,以及《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长沙市委关于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政策文件的重磅出炉,长沙市加速迈入了强省会时代。

      强省会关键在科技创新。长沙具备自主创新的众多优势条件,获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跻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连续三年创新能力在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中排名第八;2021年人才吸引力指数居全国第十,万人有效发明专利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七位,是全国唯一获批知识产权5个国家重点支持牌照的城市;工程机械、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200家,数字经济规模综合排名全国城市第12位;拥有湘江新区、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众多国家级平台,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行动方案、人才政策和营商环境升级版等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全力支持以长沙为核心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长沙必须在现有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打通链条堵点、形成创新网络,推动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聚势赋能。

      构建创新主体培育网络。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建立稳定支持与竞争性经费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投入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全社会科技创新经费持续稳步增长。二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由企业主导创新产学研合作形式,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组织通过联合建立研究开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技术创新联盟或者知识产权联盟等。三是支持重点领域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实验室,建设众创空间等专业化创新创业平台。促进龙头企业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实现开放式创新,引领行业技术创新与关键技术突破,带动创新企业衍生发展。四是鼓励企业以及科技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基金、捐赠等方式投入研究,开展前沿技术预见研究、基本原理探索和技术概念验证、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设备研发、工程化验证等活动。五是围绕创新链升级产业链,鼓励和支持专业园区、重点企业组建不同类型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使之成为长沙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有力支撑。

      构建数字科技创新网络。促进数字科技发展是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的必由路径,有利于提高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能力,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为强省会贡献强劲数字力量。一是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数字科技转移转化平台,推动重大数字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帮助实体企业拓展投入要素、加速新产品开发、优化工艺流程、改进组织模式、拓展新市场。二是加快算力基建和5G网络建设,推动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城市等融合型新基建投入,构建平台企业、行业企业、用户等主体良性互动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帮助行业企业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形成数字企业赋能实体企业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三是打造面向数字科技的学科体系,大量培养相关研究和技术型人才,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基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类脑计算、光子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等新模式,总结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经验,形成一批面向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四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向22条优势产业链广泛深入渗透,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和工业互联网;同时,加强数据科学基础研究,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在高精尖先导产业领域培育先发优势,打造创新产业集群。

      构建科技创新服务网络。一是围绕创新链贯通服务链。面向创新发展需求,促进科技服务行业专业化、市场化、集聚化、网络化发展,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业体系。围绕技术创新,加强发展研发、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服务业;围绕创业活动,提升创业孵化和科技金融服务;围绕产业融合,发展设计、检验检测认证和工程技术服务。二是优化科技服务关键环节。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概念验证中心,鼓励多方共建专业性和综合性中试基地,促进中试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发展;鼓励高校院所通过衍生企业承担中试服务功能,在重点领域设立公共的专业化中试服务平台。推动在长科技重大专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组织引领支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在战略性新兴领域加快建设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三是加强科技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创新型产业组织打造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在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业领域培育平台型企业,带动形成科技服务企业集群。

      构建人才协同支撑网络。一要以人力资本的投入和管理催化创新活力,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在设立企业、申报项目、科技创新条件保障和出入境、住房、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二要制定和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统筹产业发展和科技人才开发,建立品德、能力、业绩相结合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发挥政府、企业、专业组织、行业协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赋予用人单位更大的人才评价权。三要研究制定“城市合伙人”模式的高效落地机制。积极探索成功的运营模式,弄清楚城市合伙人模式的前提和本质,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共担机制和“激励-退出”机制。四要借助“整团引进”“项目育人”等方式强化早期成长阶段的人力资本投入,建立长期稳定支持和接力培养机制,鼓励中小学校与高校院所、企业等联合建设创新实验室,引入专业技术经理人,加快培养熟悉中试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才。

      构建创新转化保障网络。一是加快我市科技创新立法步伐,加快制定长沙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河西科创走廊,统筹推进“两山两区”建设,支持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区长沙片区联动发展,推动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高地。二是在体制机制上推行理事会(董事会)决策制、中心主任(总经理)负责制、专家委员会咨询制,深化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科技创新合作,支持开展跨行政区科学技术攻关、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建立和完善科技研发资金托管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和设立科学技术奖项。三是加强技术创新、孵化、产业化的协同融合,发展综合承载产业研究院、创新服务平台、创业投资等功能的高端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和科技产业园区。推动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主线的创业孵化和产业化模式,大力建设品牌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同时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共长沙市委党校副教授)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