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浏阳举办首届乡村织染文化艺术节 火宫殿举办隆回红薯美食节

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

  •   当地村民现场展示传统纺纱织布技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摄   当地村民现场展示传统纺纱织布技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摄
  •   师傅在大锅上捶粉,红薯粉丝初见雏形。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师傅在大锅上捶粉,红薯粉丝初见雏形。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   扫码看视频  拍摄 剪辑/陈飞   扫码看视频  拍摄 剪辑/陈飞

      手工制衣惊艳全场

      长沙晚报11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当非遗技艺的古法植物染服饰穿在一组组模特身上亮相T台时,时尚的“国潮风”惊艳了全场。19日,2023年浏阳市首届乡村织染文化艺术节暨乡村振兴创新创业非遗技艺展演《染秋》活动在北盛镇卓然村举行。

      浏阳北乡素有“棉麻之乡”的美誉,北盛镇卓然村更是一个拥有300多年织染文化的历史村落。近年来,卓然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打造了集研、学、游、创、售于一体的卓然原乡文旅度假综合体。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站在传统手工纺纱机、织布机前,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98岁的老人聂香保从7岁开始纺纱,如今现场纺起纱来依然毫不手生,只见她一手轻拈棉条,一手摇动纺纱机,动作熟稔自如。

      “我们村里有200多人掌握了这种传统手工纺纱织布技艺。”卓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新桥说,村里通过原乡染坊传承非遗技艺,同时结合植物染色将手工土布做成文创产品,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前不久,原乡染坊与湖南女子学院共同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及乡村振兴工作站,致力于走从染材种植到织布、染布、设计制作文创作品再到成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发展之路。当天,来自湖南女子学院的服装模特队就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浓浓“国潮风”的T台秀。一个个身材高挑的模特,穿戴着风格各不相同的扎染服饰,迈着轻盈的步伐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植物染服装原来可以这样好看!”有现场观众感慨说,非遗技艺与现代服饰的结合,不是复制传统,而是让传统更时尚。

      表演结束后,来自湖南女子学院的专家与原乡染坊的工作人员,手把手教现场观众体验植物染。“板蓝根可以染出靛蓝色,栀子可染出黄色……”将织物折叠捆绑后入色浆染色,染布干后,拆去缝线捆绑,花纹自然呈现,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

      当天晚上,来自湖南省文化馆、湖南女子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传媒学院、黄山学院的专家学者,还与当地镇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举行了篝火“围炉论坛”,为卓然村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手工红薯粉晶莹剔透

      长沙晚报11月19日讯 (全媒体记者 陈飞 通讯员 龙维)火宫殿坡子街总店大院里,一口一米多高的大锅台里柴火正旺,台子上面架着一口大锅,旁边摆着几个大水缸,来自隆回县南岳庙乡的七八个手工粉丝制作师傅,一起喊着号子,用力磨粉、洗浆、揉粉,再经过捶粉、烫粉、过粉、晒粉等一系列程序,完整演示了生态红薯粉丝的传统手工制作过程。冬日的阳光下,晾晒着的原生态红薯粉丝晶莹剔透,让人啧啧称赞。火宫殿坡子街举办的第十六届隆回红薯美食节,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品尝购买。

      今年的红薯美食节,火宫殿邀请了来自邵阳隆回山区的农民在现场制作传统、原生态的红薯粉丝。“长沙百年老店火宫殿举办隆回红薯美食节,不仅让人们品尝到了美味可口的粗粮食品,还传递了健康饮食的理念。”火宫殿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通过与乡村地区的合作和交流,能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发展。未来,火宫殿总店将继续举办这种特色美食文化活动,为更多的市民游客带来美食与健康的双重享受。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