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行动传递温暖,爱心呵护成长

市妇联积极探索具有长沙特色的关爱模式,截至2024年7月全市已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1123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匡春林

      在长沙,“爱心妈妈”“爱心姐姐”“爱心家庭”“爱心单位”的志愿者们开展一系列关爱行动,用行动传递温暖,用爱心呵护成长,汇聚成一曲动人心弦的“爱的协奏曲”。

      6日,2024年长沙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主题活动举行,全市的“爱心妈妈”“爱心姐姐”“爱心家庭”“爱心单位”代表现场分享爱心故事,呼吁更多爱心人士以星城之名,为爱集结,温暖童心。

      近年来,长沙市妇联持续强化多方协同,完善管理体系,探索具有长沙特色的关爱模式: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精准招募了一批“一对一”为留守、困境儿童提供生活照料、亲情陪伴的“爱心妈妈”,一批在寒暑期“一对多”为孩子提供学习指导、朋辈陪伴的“爱心姐姐”,一批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亲情关爱的“爱心家庭”,一批热心公益、为“爱心妈妈”赋能的“爱心单位”。截至2024年7月,全市已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1123人,基本实现应结尽结。

      她用爱照亮孩子们的人生之路

      “张妈妈,谢谢您!您的爱心和奉献,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温暖了我的心灵。”因家庭贫困,无力承担职业高中学费的小雨陷入人生低谷,直到遇到“爱心妈妈”张曼利。在张妈妈的帮助下,小雨顺利入学。只要有时间,张妈妈就会给她打电话,询问她的学习情况,关注她的心理变化,一路陪伴她成长。

      20年来,来自雷锋家乡望城的张曼利,用自己温暖的怀抱、超越血缘的关爱,无私地呵护着像小雨一样的需要帮助的孩子。面对孩子们的感谢,张曼利坦言,在帮助孩子们的时候,她就是抱着“孩子们有需要,我就搭把手”的朴素心态,“期待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爱心妈妈’队伍,携手为更多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在爱与温暖中茁壮成长。”

      她用非遗传承谱写温情诗篇

      “爱心姐姐”、湖南禾福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淑禾,是一位“00后”非遗文化创业人。

      大学期间,王淑禾与伙伴们共同发起“薪火计划”,深入非遗发源地记录非遗故事,并在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下,开发了国学文化、传统美术等非遗文化课程,招募42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免费为偏远地区留守儿童讲授国学文化、非遗课程,累计数万小时,覆盖24个省(区、市)的170余所学校。

      在宁乡市灰汤镇双盆小学,王淑禾和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讲述国学文化课,让孩子们学习甲骨文、了解孔子的事迹、认识端午节的由来;在卫东完全小学,她和志愿者们教会孩子们如何编制竹编、制作皮影、写书法,通过动手实践学习非遗知识和技艺……多年来,王淑禾用非遗传承谱写了“爱心姐姐”的温情诗篇。她说,未来,她还将继续践行非遗传承事业,希望让更多的孩子学习、传承非遗文化。

      他们用阅读推开困境孩童的那扇窗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始终是杨松林一家人的人生信条,他们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深受群众好评。杨松林和他的家人酷爱阅读,坚信“书籍是最美的世界”,家庭藏书8000余册,建成了一个小小的“松林书屋”。多年来,杨松林家庭利用“松林书屋”,开展乡村学校孩童公益赠书推广阅读计划,向雨花区石桥小学与湘西南侗乡的留守孩子捐赠图书,用阅读打开留守孩童的视界。

      一本好书,一句赠言,点燃希望。在为孩子们精心挑选的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都有杨松林和家人的赠言,饱含着他们对困境孩子的片片深情。杨松林说,未来,他和家人将继续以书籍为载体,传承文化,传递美好,在关爱儿童、奉献爱心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用阅读推开困境孩童的那扇窗。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