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
大多数人看跳水:这个没有水花,这个好;这个有水花,这个不行。你这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再来看专业人员看跳水:这个动作难度系数很大,起跳得很利落,入水角度不错,漂亮。
在看跳水比赛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听到以下的神秘代码,比如205B、5255B之类的。这些代码的每一位其实都有各自指代的含义。
第一位数字表示跳水动作的组别,也就是运动员起跳前站立的方向以及起跳后运动员运动的方向,例如2表示面向板或台向后跳水。
第二位数指的是有无飞身动作,1表示有飞身动作,0表示没有;
第三位数指的是运动员在空中翻腾的周数,数字每增加1,周数多半周。
而最后的字母表示运动员在空中的姿势,A表示直体、B表示屈体、C表示抱膝、D表示任意。因此205B表示,跳水运动员将以屈体姿势向后翻腾两周半。
在跳水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包括从最开始的助跑、起跳,到后来的空中动作以及最后的入水动作。具体的评判标准就是助跑是否平稳,起跳角度是否恰当,空中动作是否优美,翻腾、转体是否快速,入水角度是否垂直。
空中姿势完成,就该看最关键的入水了,这可是评分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入水动作,角度要垂直水面,身体平直,并溅起最小的水花。 因此“压水花”也成为跳水运动员的关键比拼。
说到如何才能成功压水花,就不得不提一提流体力学。
所谓流体力学就是固体流体碰撞的过程,运动员也发现与双手合拢式插水相比,以掌入水,水花反而会更小。当运动员以楔形姿势入水时,水会受到手臂以及相邻水的挤压,在这种压力下,水会向压强最小的斜上方流动,形成水花。
所以跳水运动员并不是插水式入水,而是揉水式入水,即以垂直翻掌的姿态入水,这样人在落水时,被挤压向上的水会被高速落下的人体压回水中,从而把水花困住,也就是所谓的“压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