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喷雾降温,让防护罩里的物体“隐身”

跳出常规思维,长沙高中生发明的“自适应反红外识别装置”斩获全国一等奖

  •   长郡中学董曾蓉(右一)、张智博(中)、陈宝宜在比赛现场。长沙晚报通讯员 钟双林 供图   长郡中学董曾蓉(右一)、张智博(中)、陈宝宜在比赛现场。长沙晚报通讯员 钟双林 供图

      长沙晚报8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通讯员 钟双林)记者6日从市科协获悉,由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等共同主办的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近日在天津落幕,长沙市代表队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其中,长郡中学高一学生董曾蓉、张智博、陈宝宜的作品“自适应反红外识别装置”荣获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作品一等奖,同时获得“筑梦航天创新创意奖”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两个专项奖,“含金量”满满。

      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意发明

      在防护罩内放入高温物体,热像仪一扫描明显可以看到一块红色区域,此时温差控制系统监测到防护罩与环境的温差,控制喷雾部件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再看热像仪时,上面的红色区域已经消失……这是董曾蓉和小伙伴们在演示作品时记者看到的一幕。

      据团队成员张智博介绍,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现代战争中自杀式无人机的巨大杀伤力,为了防御此类无人机的红外识别,针对与环境温差较大的高温物体容易产生红外溢出导致红外屏蔽失效的问题,设计了“自适应反红外识别装置”。该装置由防护罩、储水箱、散热板、温差控制系统以及喷雾部件等组成。

      记者采访了解到,董曾蓉、张智博、陈宝宜三人不在同一个班,因为都是“英才计划”培养对象而结识。三人平时学习繁忙,创意发明只能利用业余时间,从有想法到作品成型,花了大半年时间。

      设计中,团队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保护对象因自身发热与环境温差较大,产生红外溢出导致反红外识别失效(目标容易暴露)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他们通过采取降低红外屏蔽覆盖物表面温度的方法,实现反红外识别(不被探测识别),从而提高目标的隐蔽性。

      “在实验设计中,常常因为一些细节面临阻碍,在装置设计和组装方面也时常碰壁,无数次的试错成为家常便饭。”陈宝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关键时刻保持冷静,仔细分析原因,团队积极协作,才一一将难题攻克。“项目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的严谨,对我们以后的科学探索有极大的帮助。”三位小伙伴说。

      长郡中学科技教师彭世文全程参与指导,他认为,学生们的选题新颖,展现出了跳出常规思维、勇于探索新领域和新科技的精神,并应用所学的物理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技术应用合理。

      700多名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参加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和科技辅导员开展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港澳台地区的700多名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以及20个国家的特邀代表参加。

      长沙除“自适应反红外识别装置”获奖外,湖南师大附中教师彭建锋参赛作品《山水林村田·生命共同体——浏阳市周洛村考察科教方案》,获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和熊友廉优秀科技教师奖。天心区青雅丽发学校涂诗棋与胡楚荞两位同学的科技小论文《无患子果皮应用初探》获大赛二等奖;宁乡市第十一高级中学学生唐美惠子的作品“智控家用果蔬清洗机”和芙蓉区大同古汉城小学学生祖翌涵的作品“网传光学‘隐身’方法效果探究”获三等奖。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