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特别报道(02)

特别报道(04)

特别报道(05)

特别报道(07)

特别报道(11)

返回版面

项目加速度 绘就新图景

浏阳深入实施“两个年”活动,汇聚“挺立五强、再铸辉煌”的磅礴力量

  •   贝恩医疗中南总部项目。   贝恩医疗中南总部项目。
  •   泽睿碳化硅纤维生产项目。   泽睿碳化硅纤维生产项目。
  •   浏阳经开区北园威尔曼项目即将投入生产,预计年产值将达15亿元。本版图片均为邓霞林 摄   浏阳经开区北园威尔曼项目即将投入生产,预计年产值将达15亿元。本版图片均为邓霞林 摄

      颜开云

      月月有签约、月月有开工、月月有投产、时时有进展……这已成为浏阳项目建设“加速度”的常态。

      新引进项目124个,其中“三类500强”项目4个,10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92个重点项目顺利竣工……这是浏阳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成绩单。

      一直以来,浏阳勇于将自身置于全国的大坐标中谋发展、争进位,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浏阳撤县设市30周年。这一年,浏阳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打好打赢“发展六仗”,深入践行八个“走在前、作示范”和七个“坚定不移”,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提速年、营商环境提质年”活动,大兴产业拼经济、大促项目增动能、大优环境激活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这是浏阳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闪耀璀璨荣光的一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800亿元。浏阳在省委、省政府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特别令人自豪、催人奋进的是,浏阳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跃居全国第五位,实现了从“进百强 冠三湘”到“挺立五强 再铸辉煌”的历史性飞跃。  

      招商引资按下“快进键”

      2023年新引进项目124个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3年1月30日,正月初九,浓浓的年味尚未消退,浏阳招商的大幕就已开启。当天,“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新春座谈会暨一季度“开门红”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这是浏阳连续第10年举办新春招商恳谈会。

      现场,碳基材料生产基地项目、英氏控股婴童健康食品产业基地项目、浏水坊休闲食品项目、年产200吨重大创新药物TAF等新药项目等28个项目成功签约,其中9个为湘商返乡投资项目。

      “浏阳人敢闯敢干,在外打拼的浏阳籍企业家、业界精英数以万计,这些浏商是家乡的优质资源和宝贵财富。”浏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工作,明确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为活跃县域经济、壮大产业集群的重要引擎之一。

      走过千山万水,回家的路最美。昨天,无数浏商怀抱着激情,走向四面八方,实现人生的梦想;今天,更多浏商怀揣着深情,回到浏阳河畔,播下希望的种子。据了解,浏阳2023年新引进兰亭集势、沃德精密、杰维锂电池等湘商回归项目18个,超额完成全年任务6个,实现湘商到位资金90亿元。

      “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速。从2023年初起,带着坐不住、睡不着,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浏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率队,奔赴一线大城市、浏阳企业家集聚的城市、浏阳主特产业集聚的城市,走访考察企业、精准对接项目、抢抓合作机遇、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海四达电池生产基地、高纯高端稀土合金产业化基地、佳海工业地产等重大项目签约引进。

      “错过一次机遇,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2023年10月,长沙擂响“决战四季度 决胜全年度”的战鼓,要求将招商引资当作当前经济工作的头等任务、一号工程。

      浏阳第一时间响应,迅速召开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掀起了新一轮全员招商、全域招商的热潮。

      2023年10月19日至20日,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率队赴粤港澳大湾区招商,短短两天时间内,先后奔赴广州、东莞、深圳三地,争分夺秒拜访对接知名企业,推动重点项目尽快落地落实,深化浏阳与各方交流合作。

      每到一处,朱东铁都会热情推介浏阳的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城市规划等,并广发“英雄帖”,诚邀企业家来浏阳“品一河诗画、赏满城烟花,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中秋国庆节后,浏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雄文带队连续走访蓝思科技、惠科光电、九典制药、贝恩医疗等重点企业,了解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以及自身以存量促增量情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浏阳市相关领导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领园区、乡镇(街道)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快马加鞭“走出去”,努力寻找商机,承接产业转移。各产业链链长也带领招商小分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产业链招商活动。

      “连轴转”是招商团队的工作日常。2023年9月,浏阳经开区经济合作局招商小团队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驻外定点招商,工作人员随便分享一天的行程,都是满满当当——早上,从深圳坐地铁赶往蛇口港,随后坐轮船前往珠海九洲港,再转车前去访企业、谈项目;下午打车赶去珠海高新区,拜访一家半导体企业,结束后再坐轮船返回深圳……

      “在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下,截至去年12月31日,浏阳新引进项目124个,其中‘三类500强’项目4个,100亿元项目1个(海四达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10亿元以上项目9个(25吨高纯稀土金属靶材及2000吨高端稀土合金产业化项目等)。”浏阳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项目,将推动浏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群更完善,产业后劲更充沛。

      产业提升打出“组合拳”

      加快构建“2+2+N”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产业,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动能,培育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制造产业的蝶变,是浏阳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的坚实脊梁。

      近年来,浏阳始终坚持产业立市、产业强市,在稳一产的基础上强二产、活三产,加快构建“2+2+N”现代化产业体系,即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2个千亿级,烟花爆竹、智能装备2个五百亿级,以及若干个百亿级产业。

      生物医药(大健康)是浏阳经开区的起家产业。如今,浏阳经开区已成为湖南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居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百强园区第37位,汇聚了九典制药、华纳大药厂、天地恒一、尔康制药、春光九汇等28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A股上市企业4家,涌现出不少行业“隐形冠军”——

      九典制药“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为全省首个年销售突破10亿元的医药单品,随着制剂产业园的投产量产,九典制药将有望成为湖南省首个产值过百亿元的医药龙头企业;

      华纳大药厂因为有原料、制剂一体化生产优势,多款产品比同类产品更具竞争力……

      2023年,浏阳经开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七个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激励、全生命周期扶持,单个企业最高可获得3500万元奖励。

      一个个项目纷至沓来,一个个企业争相落户。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二次腾飞指日可待。

      2023年7月16日,总投资10亿元的英氏浏阳基地项目开工,将全力打造中国婴童食品智能制造标杆工厂。

      8月8日,国内领先的mRNA一体化业务平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将进一步推动浏阳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12月,壹而佰特益生元生产基地项目、湖南开元美达药业制剂及配套原料一体化生产项目先后签约。

      今年元旦小长假,走进浏阳经开区北园威尔曼项目现场,大家正以“最园区”的方式迎接新年。占地约100亩的土地上,一栋栋米黄色的建筑拔地而起——生产车间、研发中心、质检大楼,现代化工厂的气息扑面而来,工人们在进行外围绿化、设备调试等附属工程的扫尾。

      “总投资10亿元,马上就可以投入试生产,主要生产内酰胺类酶抑制剂无菌原料药、青霉素类无菌原料药等新型专科用原料药,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威尔曼北园项目相关负责人喻祥瑞介绍,威尔曼制药是第一家外地落户浏阳经开区的医药企业,此次为投资扩产项目。

      浏阳市高端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正在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并入选“国家队”——2023年10月,工信部发布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浏阳榜上有名,为长沙唯一。

      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同样来势喜人。

      2023年5月底,浏阳经开区管委会与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投资协议,总投资102亿元的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浏阳,将建成全省规划产能最大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推动浏阳新能源赛道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重大突破。

      传统产业也不甘守旧,正通过持续转型升级,实现“换道超车”。

      “5、4、3、2、1……”新年钟声敲响,浏阳天空剧院,漫天烟花再次闪耀夜空,线上线下数千万观众在“一起跨年”的情绪共鸣中完成了一场最美的文化抵达。

      这也是过去一年,浏阳烟花产业融合升级出圈出彩的写照。经过1400多年的传承和创新,浏阳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花炮生产贸易基地和科研中心。“2023年,在周末焰火秀带动下,花炮产业发展实现逆势上扬,年内总产值实现500亿元,增长达70%,为浏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浏阳市鞭炮烟花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世界花炮之都”的城市名片愈发响亮,浏阳花炮产业未来可期。

      产业格局有“厚度”,经济发展就有“后劲”。浏阳市工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浏阳10条重点产业链稳步增长,其中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产值分别增长19%、18%。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以来,浏阳实施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智造强市”步伐铿锵。2023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总数2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7家(总数14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186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县(市)第二。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蓝思科技),新增省级单项冠军产品企业6家(累计9家)、省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企业2家(累计4家)、省原材料工业“三品”标杆企业1家、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车间)4家(累计8家),预计新增长沙市智能制造试点企业23家(累计将达331家)。盐津铺子登榜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惠科光电、欧智通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4家企业入围2023湖南制造业企业100强名单。

      创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浏阳智造”活力迸发,为浏阳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核心组团和关键一极注入了新动能。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92个重点项目已顺利竣工

      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没项目难发展。2023年,浏阳突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鲜明导向,紧盯项目“签约、开工、建设、投产”关键环节,推深做实“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

      岁末年初,气温骤降,然而走进浏阳各个园区企业、项目现场,随处可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各种声音交织成一首“施工交响曲”,合奏出浏阳项目建设“最强音”。

      工业园区是产业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

      在浏阳经开区,由湖南润星制药有限公司投资的高端创新心血管和抗肿瘤新药制剂、原料药生产基地,智能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工人们正将药品打包、装箱。这个国内一流的规模化、现代化医药研发生产基地,投资超过5亿元,2023年10月刚投产。

      同样于10月投产的,还有长沙瑞楚精密机械工业4.0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项目将助力引进瑞楚的相关企业和配套的汽车关联供应链企业投资设厂,为园区汽车供应链系统贡献力量。”瑞楚精密总经理肖利国表示。

      “园区全年铺排项目111个,其中43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32个产业项目竣工,当年开竣工项目13个。”浏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竣工项目中,既有高端医药、精密机械等优势产业项目,又有新能源设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

      还有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正在提挡加速。总投资25亿元的华实半导体新材料研发及测试生产基地项目一期主体已封顶,预计今年二季度投产,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

      金阳烯碳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投资建设的金阳烯碳石墨烯新材料项目已于2023年12月投产。被业界称为最具潜力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近年来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金阳烯碳原有的生产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而四五年前刚刚入驻浏阳经开区时,金阳烯碳的产值不过300多万元,在园区的支持下,企业一路高歌猛进,2022年产值突破1亿元。随后,金阳烯碳再次投资加码,建设占地60亩的石墨烯新材料产业项目,并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专家团队成立石墨烯研究院,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打造领先石墨烯产业的科创中心和新高地。

      在40公里外的另一个园区——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湖南首个湘菜预制菜产业园正在建设中,规划用地面积2040亩,致力打造成为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湘菜预制菜产业新高地。

      预制菜是绿色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游连着“菜篮子”,下游连着“菜盘子”,串起来的是一二三产融合的价值链,切入的是万亿级的大市场。据了解,浏阳现有预制菜企业84家,年产值超过160亿元,占全省预制菜市场“半壁江山”。

      不在项目建设的现场,就在招商引资的路上。在32个乡镇(街道),同样能处处感受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速度与激情”。

      2023年12月28日,大瑶镇组织镇村干部、驻镇单位负责人、人大代表等180多人,对花炮材料制造产业基地整合提升项目、湘赣边彩印包装示范基地等湘赣边区域合作大瑶先行示范区重点项目进行集中观摩,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来到普迹镇,走进位于普泰村的贝恩医疗设备(中南)总部项目施工现场,可以感受一个重大项目带动一个乡镇发展的精彩蝶变。这家全球领先的血液净化类医疗设备制造商,2022年落户、试投产后,当年底就决定追加投资建设二期项目。目前,项目已进入装修收尾、设备调试阶段。

      在浏阳北区的北盛镇,当地重点推进浏阳经开区北园片区计划产业用地平地工程等7个项目“清零”,腾地2000余亩,为园区项目建设投产保驾护航。同时,依托浏阳经开区,北盛镇充分盘活土地资源,建设了育霖产业园、回乡创业园、伟通产业园、一麦生物产业园等多个园区,引得众多企业纷至沓来。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重大民生项目的进展令人欣喜。在位于达浒镇的椒花水库枢纽工程现场,节节上升的大坝像一堵大闸,横卧于椒花河两山之间,气势恢宏。

      “大坝混凝土浇筑总量为80万立方米,目前已进入浇筑高峰期。”现场施工负责人表示,预计2024年8月基本完成大坝浇筑,年底实现大坝下闸蓄水。据了解,项目总投资59.07亿元,总库容1.7亿立方米,建成后将成为长沙第二大水库,为长沙和浏阳城区提供稳定可靠水源,并在防洪、灌溉和下游生态环境补水上发挥重要作用。

      “行走浏阳”抓实事,用“首重民生”定义“首善福地”。一年来,浏阳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和“走找想促”,结合项目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年新增学位4500个、车位14883个、保障性住房3504套,改造老旧小区31个1607户,百川里老旧小区改造片区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翠园公园建成开园,高198米的汇金中心商业综合体项目全面封顶,金城大道、大围山路等一批交通要道建成通车,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即将建成,金阳医院完成主体建设。

      浏阳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2023年共铺排重点项目327个,1—12月累计投资完成率达128.9%,其中92个重点项目已顺利竣工。

      服务企业铸就“五心极”

      经营主体总量超过16万户

      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

      “项目建设提速年”的背后,是“营商环境提质年”的相辅相成。

      近年来,浏阳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作为“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浏阳连续3年蝉联“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标杆县(市、区)”。2023年,浏阳又先后获评“最具投资吸引力县(市、区)”“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2023中国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县(市、区)”。

      “只要企业有想法,我们就去想办法!”看似朴素的话语承载着“企业至上”的服务理念。浏阳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家接待日”,每月18日,由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轮流现场接待企业家,零距离倾听诉求,实打实排忧解难。

      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浏阳优化营商环境的诚意与力度,从去年初的一场大会就奠定了基调——

      2023年2月4日,正值立春,浏阳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千人大会”,邀请民营企业家坐主席台第一排;拿出1亿元“真金白银”,重奖871家(次)民营企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每年统筹至少10亿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也是在这次大会上,浏阳郑重承诺要为企业提供以“诚心、用心、专心、精心、清心”与“极高”的尊崇礼遇、“极优”的政策支持、“极速”的办事效率、“极强”的法治保障、“极佳”的政企互动为内容的“五心极”服务。

      浏阳全市上下共同掀起了营商环境提质的澎湃热潮。浏阳市政府出台方案部署126项改革任务,浏阳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聚力营商、赢在浏阳”专项监督,浏阳市政协开展营商环境专题协商,浏阳市纪委出台营商环境“负面清单”……

      行政审批环境是最关键、最重要的营商环境。

      自2017年在全省率先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浏阳持续深化“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建成“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动湘赣边区域“跨省通办”。在全省率先启动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率先建成全省首个县级电子交易平台,率先试点“领证即开业、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标准地+承诺制”……

      2023年,浏阳投入近3000万元对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之家)进行提质改造,宽敞明亮的大厅,一目了然的办事分区,无差别受理的“综合窗”……实行综合窗改革后,浏阳1613项业务纳入“一窗综办”,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

      在浏阳经开区,为推动项目建设“跑起来”,园区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大走访、大调研、大提速”活动,推出“三联三促”机制,让每一个产业项目的“服务员”团队中既有产促专员,也有部门负责人和委领导,连退居二线的领导都联系了重点项目,促进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

      2023年7月,英氏婴童营养与健康科学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在签约5个月后即实现开工,这得益于经开区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园区审批(服务)章从17枚“瘦身”到1枚,15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2天时间,该项目一次性领到“3证1图”,保障项目快速落地。

      镇村联动,让企业服务可以“量身订制”,营商服务全域提质:集里街道“会议开进企业,脚步迈进厂区”,淮川街道设立“市场主体专属日”,永安镇开设“行政审批专窗”,葛家镇设立“营商环境会客厅”,金刚镇发布“金刚钻”优化营商环境“金十条”,北盛镇建立总部经济服务中心……

      与此同时,浏阳常态化开展“千企帮扶”“政企面对面”“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季”“银企对接会”等活动,与企业常态联络、密切交流,解决企业难题1600余个。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一流营商环境,激活了县域经济的“一池春水”。一组数据为证:截至2023年底,浏阳市经营主体总量超过16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900家、上市企业9家、长沙市上市后备企业37家,数量创近5年新高,均居全省县域首位。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的一年,149万浏阳人将围绕“挺立五强、再铸辉煌”的目标,踏着奋进的铿锵步伐,保持奋斗的最美姿态,勠力同心、携手同行,干出美好生活的蒸蒸日上,干出跨越发展的蓬勃态势,干出浏阳之路的时代强音,加快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浏阳新图景。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